读好书|新年开工读好书|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钱穆读书法

青年学生如何读书?
离开学校 , 参加工作后如何读书?
为何梁启超、蔡元培都说:读书当动笔?
为何胡适、钱穆都谈到读书贵精与博 , 且要与做人相通?
读书 , 当有路径 , 分享四位前辈学人的读书经验 。
新年开工 , 不论上学或工作 , 踏上自己的读书路吧!
梁启超:钞书与精读、涉览
若问读书方法 , 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 。 这方法是极陈旧的 , 极笨极麻烦的 , 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 。 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 。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 , 苦是苦极了 , 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 。 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 , 说他会有新发明 , 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 , 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 。 当读一书时 , 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 , 把他钞下 , 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 , 和滑眼看过不同 。 经过这一番后 , 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 , 又把他钞下 。 那注意便加浓一度 。 经过几次之后 , 每翻一书 , 遇有这项资料 , 便活跳在纸上 , 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 。 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 。 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 , 当知我不说谎 。
每日所读之书 , 最好分两类 , 一类是精熟的 , 一类是涉览的 。 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 , 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 。 心不细则毫无所得 , 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 , 不能博搜资料 。 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 , 宜入精读之部 , 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 , 读时一字不放过 , 读完一部才读别部 , 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 , 随意涉览 , 觉得有趣 , 注意细看 , 觉得无趣 , 便翻次页 , 遇有想钞录的 , 也俟读完再钞 , 当时勿窒其机!
本文来自《古今名人读书法》
蔡元培:第一能专心 , 第二能勤笔
我自十余岁起 , 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 , 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 , 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 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 , 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 。 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 , 可以作前车之鉴 。
我的不得法 , 第一是不能专心 。 我初读书的时候 , 读的都是旧书 , 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 。 我的嗜好 , 在考据方面 , 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 , 对于典 章名物 , 是不大耐烦的;在词章上 , 是偏于散文的 , 对于骈文及诗词 , 是不大热心的 。 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 , 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 , 医学书也读 ,都没有读通 。 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 , 又想编一本《公羊春秋大义》 , 都没有成书 。 所为文辞 , 不但骈文、诗词 , 没有一首可存的 , 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 。
到了四十岁以后 , 我开始学德文 , 后来又学法文 , 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 , 而就是生吞活剥的看书 , 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 , 作一回短期的演说 。 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 , 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 , 统统去听 , 那时候 ,这几类的参考书 , 也就乱读起来了 。 后来虽勉自收缩 , 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 ,辅以民族学;然而这类的书终不能割爱 , 所以想译一本美学 , 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 , 也都没有成书 。
我的不得法 , 第二是不能勤笔 。 我的读书 , 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 , 就是书里面的短处 , 我不大去搜寻他 , 我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 。 这本来不算坏 。 但是我的坏处 , 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 , 但往往为速读起见 , 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 , 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 。 若是有时候想起来 , 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 , 尚易检寻外 , 其他的书 , 几乎不容易寻到了 。 我国现虽有人编“索引”、“引得”等等 , 又专门的辞典 , 也逐渐增加 , 寻检自然较易 , 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点 , 普通的检目 , 断不能如自己记别的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