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二月?四季从此始 春来劝人勤|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二 )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元宵节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
过完春节,当迎来了农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时,说明元宵节到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在唐代时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节。这一日的夜晚,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似乎要把过年时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
“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过年的尾声,因为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所以在旧时的成都,这个节日格外的热闹,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在此地延续了上千年。元代成都人费著写的《岁华纪丽谱》里,引用唐人《放灯旧记》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避战祸到了成都,因此把元宵灯会的习俗带到了成都。
【 元宵$二月?四季从此始 春来劝人勤|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元宵$二月?四季从此始 春来劝人勤|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文章插图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清,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名臣赵抃曾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其中正月为灯市。而据《岁华纪丽谱》的记载:“宋开宝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可见灯会的举办日期,一般在上元之夜,也就是元宵节。宋代诗人陆游也曾写下《丁酉上元》,诗中的“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描写的正是成都灯会的盛况。
“到明清时期,成都的元宵节更加热闹,从这时起元宵节要用一个‘闹’字来形容。”刘孝昌说到,彼时成都城里到处都有灯,城内外百姓也都要出来看灯。“川剧折子戏有夫妻观灯的戏,说的就是观灯故事,很受成都人喜爱。灯会可以说是华灯万盏,热闹非凡。”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糖圆。”清朝诗人李调元曾写下这一首《元宵》,将当时喜气欢腾的场面描绘而出。“这些就是对成都元宵节最贴切的赞美。”刘孝昌说到。
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
雨水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可见随着雨水的来临,气温逐渐回升,与此同时,降水也渐渐增多。此时大地回暖,天地间一派开春气象。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自然与农事活动紧密关联。而在赣南地区,流传着在雨水时节“占稻色”的习俗。所谓的“占稻色”,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能否在新的一年有个好的收成,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元代娄元礼所著《田家五行》中写到:“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中也提到:“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可见“占稻色”这一习俗,已在中华大地上有着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