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贲·彖》云:“刚柔交错 , 天文也 。 文明以止 , 人文也 。 观乎天文 , 以察时变 。 观乎人文 , 以化成天下 。 ”大意是 , 阳刚和阴柔交错构成天之文章 。 文明的极致 , 是人间文化和制度 , 叫作“人文” 。 观察上天显示的文章与文明 , 可以知道四季变化规律 。 观察人世间文化和制度 , 就知道如何教化整个天下 。
本文图片
从哲学角度说 , 这是古人根据天文天象的变化规律 , 深入思考其与人世间文化文明思想制度变与不变之关系的逻辑 。
上述古人对“天、地、人”关系的思考 , 《礼记.礼运》以孔子之口吻 , 表述如下:“古圣人作则 , 必以天地为本 , 以阴阳为端 , 以四时为柄 , 以日星为纪 , 月以为量 , 鬼神以为徒 , 五行以为质 , 礼义以为器 , 人情以为田 , 四灵以为畜 。 ”
这是说 , 圣人制作法则 , 必定以天地为根本 , 以阴阳为启动开端 , 以四时为操控把柄 , 以日和星为运作纲纪 , 以月为区分的衡量 , 以鬼神为协助的徒属 , 以五行为运行的主干 , 以礼义为操作的器具 , 以人之性情为耕作的田地 , 以四灵为禽畜的首领 。
所谓“圣人作则” 具体来说 , 包括——从天神崇拜进而形成了“以祖配天”的祖先崇拜 。 天地孕生万物 , 进而形成了“阴阳易变转圜”的哲学观 。 天神崇拜、以祖配天、阴阳易变 , 产生了最初的原始宗教 。 从对时空体系的认知 , 形成了独特的阴阳与方位、四时想配合的都邑、宫室、茔域理论;进而形成了王畿、四方、国、邦等理念 。
与之相适应 , 形成了奉天承运、“居中而治”的政治观念 , 以及相配套的社稷、礼仪、祭祀详尽程式和以德配天的道德观念 。
本文图片
然而这一切 , 其实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 这就是“天人合一” 。
关于“天人合一” , 古籍中最早的记载是《尧典》 。 里面说 , 帝尧任命羲氏和氏按照天象去认识日月星辰 , 把观测天象所得的节令知识传授给人民以定农时 , 便于人民按时耕作 。 还让羲氏和氏制定历法设置闰月 。 帝舜依天象以勤人事 , 观察璇玑玉衡即北斗七星的星象认识四时、节令、物候 , 以处理与民生有关的七项要政 。 帝舜还制定了祭祀天地祖先的各种礼仪 。
从《尧典》开始 , 《尚书》中的记载 , 都显示历代君王是“替天行道”这一主旨 。 《皋陶谟》说 , 君王要以清新的意志昭受上帝之命 , 上帝就会申命赐予君王美好命运 。 《甘誓》载 , 成汤是奉上帝之命去诛灭罪过太多的夏王 。 《牧誓》云 , 武王是奉行上天的旨意去对商纣进行惩罚 。
总之 , “天”有意志 , 主宰自然和人类 , 能够赏善罚恶 。 而新兴的君王 , 则是天神意志的执行人 。
这种“天”与君王的关系 , 实际上是“神人相通”的关系 。
春秋开始 , “天人合一”命题逐渐学术化 。
一种观点认为 , “天”即自然 , “天道”即自然规律 , 以道家学说为代表 。 一种观点认为 , “天”是人类社会礼仪法规的最高依据 , 以儒家学说为代表 。
本文图片
关于“天人关系” , 亦有不同的理解 。
如 , 庄子以“天”为自然 , 主张“无以人灭天” , 不赞成臧否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会影响“天人合一” 。 孟子则强调“天”的道德属性 , 主张通过“尽心、知性、知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荀子另辟蹊径 , 认为“天行有常” ,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
- 徐悲鸿!怀素42岁云游雁荡山,写下巨幅草书,徐悲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贾易@古人认为,天下一共有五件令人畏惧的大事!
- 读书人$杜甫半生凄凉,悲愤之下挥笔成诗,诗中一成语流传千古人人皆知
- 大门!古人讲“穷不搬家,富不迁坟”,有何依据?下半句更是精华
- 现代人#古人喝酒时,一喝就是几坛,很少有人会醉,他们的酒到底几度?
- 伊壁鸠鲁|古希腊大哲学家,伊壁鸠鲁十句至理格言,彰显快乐本质,值得深思
- 俗语#为啥说:鸡睛不可交,犬眼休为伴?鸡睛犬眼长啥样?古人的识人术
- 杀伤力#解读:中国史上十大冷兵器排行榜,重温古人奇思构想!
- 考古|在领先世界2500年的春秋铜矿里,发现古人脚印,揭开一个千古疑问
- 冰上!古人怎么举办“冬奥”玩冰雪?安陵容竟是“花滑”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