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长津湖之水门桥》:本来我带了一包纸巾,结果发现自己哭不出来( 二 )


1950年12月1日 , 中国人民志愿军小分队穿插至桥下实施爆破炸毁桥面 。 美军花费两天时间用木头修补 。
3天之后的12月4日 , 志愿军小股部队再次穿插至桥面实施爆破 , 但因为桥墩未被炸毁 , 美军用钢板再次修补 。
12月6日 , 27军80师240团3营7连连长姜庆云 , 带领一个步兵排和一个机枪班 , 每人携带数十斤炸药连夜强行军至水门桥桥下 , 对美军修复的桥体和桥墩进行彻底爆破 。
情节|《长津湖之水门桥》:本来我带了一包纸巾,结果发现自己哭不出来
文章图片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影片中由伍千里率领的七连执行的正是第三次的炸桥任务 。
那么问题来了 , 这次军事任务的核心毫无疑问是“炸桥” , 是快速穿插至桥面或者桥下安置炸药进行爆破 , 以达到炸毁桥体的战斗目标 。
可是 , 电影中的七连进行的却是何等令人迷惑的操作 。 七连连长伍千里竟然意图活捉守桥的美军指挥官 , 并迫使所有人全体投降 , 这给人一种感觉 , 那就是仿佛七连的战斗目标并不是炸桥 , 而是消灭守桥美军并且建立阻击阵地!
情节|《长津湖之水门桥》:本来我带了一包纸巾,结果发现自己哭不出来
文章图片

于是 , 有了这个错误的情节设置先导 , 下面的细节充填开始变得魔幻起来:伍万里一手精确制导的投弹能力 , 百发百中不说 , 且能在不看目标的情况下精准扔进美军塔楼 。
巴祖卡精度离谱 , 黑夜之中远距离精准命中水管顶部 。
迫击炮“听声辨位” , 在大风雪天听到对方迫击炮响 , 反手就直接命中 。
美军轰炸机编队居然会为了消灭一个士兵扔光凝固汽油弹 , 然后机枪扫射全是掩体的山坡 。
情节|《长津湖之水门桥》:本来我带了一包纸巾,结果发现自己哭不出来
文章图片

这样庞大的军事物资的浪费 , 美军算不过账吗?
第一次炸坦克为什么非要在它开过来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点着炸药包冲出去 , 炸药包把人炸成碎片而坦克和桥安然无恙 。 第二次平河继续执行任务被坦克卡在底部 , 最后还是伍千里用手枪引爆炸药 , 结果不但桥炸塌了 , 坦克也坠入深渊 。
两个炸药包的威力怎么如此巨大?
既然手枪能引爆炸药包 , 那么人拿着炸药包冲出去的意义何在?
情节|《长津湖之水门桥》:本来我带了一包纸巾,结果发现自己哭不出来
文章图片

而且据某位军事博主撰文 , 炸毁钢筋水泥建筑的炸药包一般为军用炸药 , 化学成分极为稳定 , 需要用专门的点火管或者雷管引爆器来起爆 。 但影片中战士们用火箭筒、机枪子弹 , 甚至手枪子弹直射便可引爆炸药包 , 错误堪称离谱 。
另外 , 将近失明状态的指导员梅生最终开着半履带车从水门桥后的山坡上冲下来与敌人同归于尽 , 这辆重达八吨的车是如何弄到上面去的?而在如此之陡的山坡冲下来 , 这辆车又是怎么控制方向且平稳下滑不翻滚?
情节|《长津湖之水门桥》:本来我带了一包纸巾,结果发现自己哭不出来
文章图片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 , 如果桥背后的山坡上无人防守能连人带车上去 , 那么为何不先占领这个制高点 , 却非要冒着枪林弹雨付出惨重牺牲的代价仰攻?
还有 , 当时的气温接近零下四十度 , 电影中也有“人冻得站不起来 , 枪冻得拉不开栓”的台词 , 可是电影中执行任务的战士无不闪展腾挪身轻如燕 , 如果这还不算什么 , 那么伍千里抱着一发坦克炮弹“从天而降”的画面简直如同超人 , 且不说人体在高速下滑过程中能否保证自己不受重伤 ,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 , 当他落在几十个荷枪实弹的美军组成的包围圈中 , 众美军大眼瞪小眼 , 不但不开枪反而要“娱乐”他 , 是不知道他手里抱着的炮弹是来炸他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