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创药|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二 )


本文图片

“金创药”的谢幕:吃“龙骨”=“人吞商史”
“金创药”就那么一直火火的在大清的药店、市井流行着 。 直到后来 , 清末有个叫做
王懿荣
(1845-1900年 , 字正儒)的大臣 , 他属于光绪六年进士 , 授翰林编修 , 显然在学问上 , 属于一流的 。
一次 , 王懿荣生了病 , 医生就给他开了个药房 , 材料里有一味药品叫做“龙骨” 。 以王懿荣的学问 , 和兴趣 , 他对“龙骨”很好奇
, 因为他本来就喜好文物 , 以及对古代史的研究 , 而且在这方面造诣很高 。
王懿荣很纳闷 , 他想知道 , “龙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华夏子孙尽管被称为龙的传人 , 但还没有人真正见过龙 , 怎么会有“龙骨”入药的情况出现呢?
王懿荣吃完药后 , 身体果然好了不少 , 但他没有让人将药渣倒掉 , 而是拿来给自己看 , 这么一看不要紧 , 王懿荣还真被惊着了!因为
药渣里寻到的所谓的“龙骨” , 果然和平时看到的动物骨头不一样 , 在它的上面刻有许多奇奇怪怪像文字 , 而又与当时清朝在使用的文字不同的符号
。 对文物有着敏感直觉的王懿荣 , 他知道自己发现了“宝” 。 于是 ,
他就派人赶紧去各大药店专门收购这些带有文字的“龙骨”
, 而且是能收多少收到收 , 有多少收多少 。
金创药|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本文图片

一时间 , 老百姓们都知道“龙骨”能卖钱 , 卖给王懿荣比卖给药店更赚钱 , 因此 ,
当时市场上能找得到的龙骨都集中到了王懿荣手上 , 而药店里因为“龙骨”成本翻倍上涨 , 于是 , 也就逐渐不再采购“龙骨”和卖这种包含了“龙骨”的“金创药”
, 而是以其他配方代替了“金创药” 。 当然 ,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 , “金创药”逐渐越来越少在市场上出现 。
再说王懿荣得到这些“龙骨”后便开始钻研 , 他发现 , 这些刻在“龙骨”上的奇奇怪怪像文字而又与当时文字不同的符号 , 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一种文字 。 当他准备继续深入研究 , 却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的时候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庚子年(1900年)七月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慈禧太后携皇帝改装西逃 , 北京沦陷!一直在与洋人展开抵抗 , 守卫京师的王懿荣最终以身殉国 , 他的妻儿以及儿媳们也随他一并殉节 。
后来 ,
王懿荣的小儿子王崇烈
为了还其父生前所欠之债 , 他变卖家产 , 又不得不将王懿荣此前收藏的“龙骨” , 出售给同样爱好收藏 , 也即另外一位甲骨文研究先驱 ,

金创药|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本文图片

刘鹗与王懿荣本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 他考虑到好友之子的处境之艰 , 就高价收购了这些“龙骨” , 后来 , 他又去别的地方陆续收购回了大量“龙骨” ,
前前后后大约收藏共5000片之多 。
刘鹗拿到这些“龙骨”后 , 对他进行了一番细致研究 , 并于
1903年(46岁) , 刘鹗出版了《铁云藏龟》 , 这是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 从此使得甲骨文原本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可以观赏的古董 , 成为可供甲骨文爱好者们一起研究探讨的珍贵史料 。
后来 ,
经过大量专家学者研究 , 大家一致认为 , 这些“龙骨”便是商朝时期流传下来的“甲骨文”!
这些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 原本是一部部生动的“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