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丨“二十四节气”这张时间表里的中华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认知天象、物候、时令、自然变化规律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处处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智慧,既具有安排生产生活时序的功能,又可以用以防灾避疫、养生保健,还引导中国人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无论如何估量都不为过。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章插图
起源于先民的天象观测活动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原始的天象观测,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史前社会。考古发掘成果表明我国先民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大量进行天象观测,比如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出土的彩陶上绘有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又如江苏连云港将军崖新石器时代岩画上刻有星云、星象和太阳图案。在早期天象观测的基础上,先民还创作了以日月神话为代表的天体神话,比如《山海经》等早期文献中记录的“羲和浴日”与“常羲浴月”神话。
在很长时间中,先民通过观察星空的变化来感知四季的变换,他们总结出了诸如北斗星斗柄方向指示四季的知识。但后来先民发现通过星空的变化来掌握气候的变化过于粗疏,有时还会遇到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太阳上。先民发现,随着太阳的移动,物体的影子也会相应移动。根据这种现象,他们发明了一种最古老的天文仪器——圭表。圭是水平放置的一把尺,表是直立的一根标杆,通过圭与表的配合可以测量正午日影长度。通过统计正午日影长短的周期变化,先民最早确立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日影最短)和冬至(日影最长)两个节气。他们还通过测量相邻两年的冬至时刻,确定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
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先民可能就发明了立竿测影的方法,这是原始圭表,成语“立竿见影”就出自这种古老的天象观测中。有神话认为圭表是尧帝时期的发明,尧帝曾命令官员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敬授人时”(《尚书·尧典》),目的是指导安排农业生产。颁布历法以安排农业生产是国家的重要职能。相传,周文王之子周公姬旦在营造东都洛阳时,曾在登封告成镇立圭表测日影,目的也是为颁布历法,安排农事。至今,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还有一座被命名为“周公测影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观察星空到发明圭表,古人的天象观测从直观感受上升为使用工具,是极大的进步。随着圭表的发明和使用,很长一段时期内,古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值的准确度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其实,世界上有些文明也在比较早的时期就通过观测确立了冬至与夏至,比如古巴比伦。但华夏先民的观测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在冬至、夏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了节气,确立了“两分”(春分、秋分),后来又加入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至此,二十四节气的主干——四时八节已经出现,这是先秦时期已经完成的事情了。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天文观测方法的不断进步,古人在测量日影的基础上,对太阳黄道(太阳在假想天球上的运动轨道)进行24等分,使每个节气在黄道上都有了一个准确的对照角度,由此完全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之间的关系,二十四节气最终定型。在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和他门客编纂的《淮南子》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
- 贝雷帽&许佳琪贝雷帽配长靴英伦范儿十足!
- 冬奥&《从阿勒泰到北京》看人类最早滑雪 | 松哥看冬奥
- 渔民|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电话销售中心外包比较合适?
- 巴布亚新几内亚&女娲的真实原身到底是什么有人在大洋洲上找到了答案
- 六脉神剑&鸠摩智和金轮法王谁强萧峰一语道出真相,两人境界天差地别
- 大臣#明朝皇帝出上联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大臣对下联恐慌
- 吴昌硕&国粹艺术名家——?熊飞
- 红楼梦|茶以雪烹最雅
- 文化|元宵文化大餐等你品鉴
- 教养&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都藏在这25个为人处世的细节里,别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