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教论说”之四十八:《传统家风的遗传和变异》

2018年《学前教育》杂志全年连载
【传统|“家教论说”之四十八:《传统家风的遗传和变异》】《赵忠心教授谈家风》系列
第十期
《传统家风的遗传和变异》
赵忠心
家风是世世代代长期努力形成的 ,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家风可以称之为“家庭文化” , 也会像生物体一样 , 是会“遗传”的 。
在“遗传”的过程中 , 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 家风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 这就叫“遗传变异” 。 在新的历史时代 , 在继承、发扬传统的优良家风时 , 应该做崭新的解读 , 赋予具有时代特征的内涵 。
我国优良的传统家风 ,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一、 尊老爱幼
孟子说过:“老吾老 , 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 , 以及人之幼 。 ”意思是说 , 敬重自己的长辈 , 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子女 , 进而推广到爱抚别人的儿女 。
每个人都有儿童时代 , 每个人也都有到老年的一天 。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 , 也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 。
从古至今 , 人们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存能力的孩子 , 都予以爱护与照顾 。 这不仅是人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 也充分体现出人性的善良 。
过去的尊老 , 封建家长制之下 , 人与人之间是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关系;在现代社会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趋于民主、平等 , 家庭里长辈晚辈都要相互维护人格的尊严 。
过去 , 家庭子女数量多 , 爱幼比较理性 , 是爱中有严;今天家庭子女数量越来越少 , 爱幼要谨防过分 , 避免陷于溺爱 。
二、孝敬父母
我们每一个人 , 从一出生到长大成人 , 在很长时期内 , 是在父母的抚养、教育和关怀下成长的 。 为了关心和照顾自己的子女 , 父母都要作出很大的奉献和牺牲 。 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义务和责任 , 也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道德良心”的重要标准 。 如果对抚养、关心、教育自己的父母都没有“爱心” , 又怎么能希望他去爱别人、爱人民、爱国家、爱社会呢?
“孝敬”的含义 , 不但是要赡养 , 而且要“敬重”;不但要“养体” , 而且要“养心” 。
今天提倡孝敬父母 , 并不是要子女“愚孝” , 盲目遵从;而是要在文明的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下孝敬父母 。 父母的言行是正确的 , 要尊重 , 听从;父母的言行是错误的 , 是不符合我国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的 , 子女不但不能顺从 , 而且应当进行善意地规劝 。 善意地规劝也是孝敬 。
三、勤俭持家
能不能勤俭持家 , 是关乎一个家庭能否保持兴旺发达的一个关键因素 。 经济贫困的家庭 , 能够勤俭持家 , 就能够逐渐由贫困走向富裕;经济富裕的家庭 , 能够厉行勤俭持家的家风 , 就能保持长盛不衰 。
“勤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勤劳 , 就是要勤勤恳恳、热爱劳动 , 不贪图安逸 。 不但把劳动看作是谋生的手段 , 而且把劳动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 以勤为荣 。 这是对待劳动的态度 。
另一个是俭朴 , 即不奢侈、不浪费、不挥霍、不铺张 , 不追求享乐 , 即便经济条件很优越 , 也仍然以俭为荣 。 这是对待物质生活条件的态度 。
社会发展到今天 , 虽然科学技术发达了 , 勤劳的品质并不过时;物质生活条件好了 , 俭朴的家风也不能丢掉 。
继续提倡勤劳 , 不是不让人们注意休息 , 是要人们勤动脑思考 , 提高劳动、工作效率;继续坚持俭朴的生活作风 , 不是让人们还过“新三年旧三年 , 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行僧的日子 , 不是不让人们享受生活 , 而是要人们注意节省物质资源 , 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 古人说“俭以养德 。 ”俭朴能够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