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封面评论|电影接连降价,是“常规操作”还是“紧急纠偏”?

蒋璟璟
电影《狙击手》《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相继宣布降价!春节期间 , 部分城市新片票价被网友吐槽“贵到离谱” , 引发热议 。 2月9日晚 , 据有关权威平台消息 , 电影《奇迹·笨小孩》自2月11日(含)起调整结算标准 , 数字2D:30元/人·次;IMAX 2D:40元/人·次;中国巨幕2D等:35元/人·次 。 此前 , 电影《狙击手》与《长津湖之水门桥》也曾宣布下调价格 。 (中新社)
“最贵春节档”劝退观众 , 乃至到了触发舆情反弹的地步 。 公布数据显示 , 2022年春节档总票房60.35亿元 , 低于2021年的78.42亿元 。 与此同时 , 观影人次创下近4年新低 , 仅1.14亿人次 , 较2021年减少4600万人次 。 虚高的电影票价 , 直接抑制了需求 。 观影人口的阶段性萎缩 , 业已引起业界警惕 。 此番 , 数部电影接连宣布降价 , 算是释出了和解善意 。
事实上 , 按照往年的行业规律看 , 电影在春节档过后降价本身就是惯例 。 观影高峰期已经过去 , 具备强烈观影需求、观影意愿的那部分群体 , 基本已经完成消费 。 在此前提下 , “降价”所要吸引的 , 就是那些“价格敏感性”的人群 。 对他们而言 , 最近并没有什么非看不可的电影 。 看电影可有无可无 , 若是价格合适 , 看一两场消遣打发时间也无妨 。
从另一角度说 , 通过“降价”维持影片排期或增加排片场次 , 给院线或发行方所增加的“边际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 最近一个时期 , 院线的策略明显已切换到“走量模式” , 薄利多销、能多赚一笔是一笔 。 从春节档的“超高价”到如今渐渐回归“平价” , 这整个过程可谓是典型的“吸脂定价” 。 也即 , 在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时将价格定位在较高水平 ,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 再逐步降低价格从而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
【狙击手|封面评论|电影接连降价,是“常规操作”还是“紧急纠偏”?】很难说清楚 , 当前电影的密集降价 , 是“遵循惯例”还是“紧急纠偏” 。 置于现实语境下 , 或许这两种考量兼而有之 。 但无论如何 , 对于尚未完全复苏的电影行业来说 , 最需要考量的还是“影响力回归”、重聚和扩大观影人口基数的问题 , 急不可耐地粗暴提价、试探底线 , 终究是没有诚意 , 也是缺乏远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