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行者!民国清华大学一道语文题,整道题只有3个字,仅1人答的最令人满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颇具魅力。作为中国知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人才济济。在上世纪,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曾经在清华大学任职,好比说陈寅恪。陈寅恪出身世家,生父是赫赫有名的晚清四公子之一,风流倜傥。陈寅恪跟父亲性格很像,虽然出身不俗,但从不因此倨傲。
陈寅恪年少成名,于文学上颇有造诣。1925年,陈寅恪进入清华,成为了国学院的一名教师。跟陈寅恪做同事的人个个来历不凡,当时的国学院可不是一般人想上就能上的。国学院教的内容五花八门,考试试卷也不局限于书本。陈寅恪对于自己的学生们有独特的评判标准,他不希望学生们只会死读书,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发散思维。




孙行者!民国清华大学一道语文题,整道题只有3个字,仅1人答的最令人满意
文章插图

因此考试时但凡遇上陈寅恪出试卷,学生们总是叫苦不迭。因为陈寅恪的试卷实在是难,想要得个高分太不容易了。陈寅恪出过不少稀奇古怪的试题,其中最有趣的一道题只有三个字——孙行者。这道题并没有任何的上下文解释,单单标了一个题号,列了“孙行者”三个字在其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学生们对这道题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有人将这道题理解为是《西游记》读后感,洋洋洒洒写了千八百字自己对于孙悟空这个人物的感悟。有人则认为陈寅恪出这道题,是为了考查学生们对于古典名著的认知程度,于是将自己读过的古文全部列在卷面上。但事实上陈寅恪出这道题并不是为了考查这些,而只是想考查学生们最基础的一项文学技能,那就是对对子。


【 孙行者!民国清华大学一道语文题,整道题只有3个字,仅1人答的最令人满意】

孙行者!民国清华大学一道语文题,整道题只有3个字,仅1人答的最令人满意
文章插图

对对子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形式,而且也最能考查出一个人文字上面的功底。只不过一般出上联求下联的,上联都比较长,最短也得有五个字。像陈寅恪出的“孙行者”这个上联只有三个字,一般人联想不到对联上来。因此试卷收上来之后,这道题的得分率异乎寻常的低,最终只有一个学生成功答对。他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同样只有三个字,那就是“胡适之”。
他这个下联对的可以说是非常工整了。首先孙行者和胡适之这两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且都是人名。首先“孙”和“胡”,这两个姓氏的书写结构是一模一样的。而“行”和“适”,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可以的意思。“者”和“之”,在古文中都可以充当助词,起到承上启下联合上下文的作用,也非常对仗。




孙行者!民国清华大学一道语文题,整道题只有3个字,仅1人答的最令人满意
文章插图

因此用胡适之对上孙行者,实在是再契合不过了,就连陈寅恪本人都想不到更好地解答。考试结束之后,陈寅恪将这道题公布出去,引起了舆论的热议。不少对联爱好者都摩拳擦掌,想要对出更合适的下联。后来有人提出,用祖冲之三个字对孙行者也是很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