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家$杨万里在池边写下一首诗,惊艳了后世近千年,乃课本中必背的名篇

《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擅于写“小”出名。如今,这首小巧玲珑,但是内涵浅显的诗歌,已经被收录入了小学课本,成为了必背的名篇。
理学家$杨万里在池边写下一首诗,惊艳了后世近千年,乃课本中必背的名篇
文章插图

同时,就连某些文学硕士的网课,也将其列在了必背的名单里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小池》,看看它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千百年来,大家对它的评价这么高!
《小池》赏析
《小池》——南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白话翻译:
泉眼出水无声,只因爱它惜那涓涓的细流。绿树照水弄姿,只因它爱慕那晴空下,碧波的温柔。池中的小荷花刚破水而出,露出一只小尖角。一只小蜻蜓,早就飞到了花苞的上头。
杨万里在这首诗里面写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非常寻常的事物。但是因为他采用的视角与描写手法非常独特,所以让人读来会觉得特别舒服。
杨万里一度是南宋“诗坛盟主”,他生平作诗二万余,留诗四千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涉及政治和爱国主题的诗,但是他在如今最出名的一首诗,偏偏是这一首单纯的风景诗。
之所以说杨万里这首诗的视角独特,是因为它写的内容,是以“小”观“小”。通常情况下,以家国天下为主题来写诗,可以说是写得非常“大”,但是写风景却也未必会写“小”。
理学家$杨万里在池边写下一首诗,惊艳了后世近千年,乃课本中必背的名篇
文章插图

比如“诗仙”李白写《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他就是从“大”处着眼,然后以夸张的手法在写庐山的风景。
写不得夸张的风景诗,比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明面上看虽然是写景,但是实际上影射的是当时士人的处境,仍然是从“大”处着眼在写。
按照王国维的说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写得好的风景诗,大多不那么单纯。其思想内涵,总是会涉及一些比字面儿上更“大、”更“深”的主题。
可是,偏偏就是杨万里这一首《小池》,还真的就是一首“小”诗。不仅从“小”处着手,全诗写得也非常“小”。
这首《小池》以“眼”、“细”、“柔”、“小”等字眼,辅以“惜”、“爱”等词,明确告诉读者它想表达的,只是杨万里对这种玲珑精致的“小景”的爱惜之情。
不过,这首诗的叙事方式也是比较有技巧的。杨万里说自己爱这泉眼溢出的“细水”,爱这晴空下的温柔的碧波,也爱池塘中刚刚露头的小荷花。
理学家$杨万里在池边写下一首诗,惊艳了后世近千年,乃课本中必背的名篇
文章插图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杨万里直接说出来的,他是用了三个诗中的“角色”,来替自己表达出了这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三个角色,其一是“泉眼”,其二是“树阴”,其三是“蜻蜓”。这三个角色分别代表杨万里,直接在诗中吐露了他的心声。
为什么“泉眼”里面的水涌出来的时候,是悄无声息的呢?因为“泉眼”爱惜那细细的流水。害怕弄出了声响,破坏了细流的静谧。
为什么“树阴”要把池塘,当成是自己的化妆镜呢?因为在晴空之下,池水就像一块碧玉,惹人爱怜。
头两句写细流的静谧,写池水在晴空下的温柔,其实都是先写观察的对象——“泉眼”和“树阴”。
三、四句却来了一个变化,这一回被欣赏的对象,分明是刚从池底长出来的小荷。作为主动表达爱慕的角色——一只小蜻蜓,却被放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