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在写作
文能眼中的张洁 , 讲究、严谨、对文字的态度非常认真 。
“在发表她的作品时 , 她强调一个字都不能动 , 如果要改 , 一定要跟她沟通 。 ”张洁曾向文能表示 , 她笔下的每个字包括标点都是深思熟虑后写下的 , 不是随便用的 , 也不能随便改 。
这样的风范 , 如其说是出于深思熟虑或自尊 , 不如说她是用生命在写作 。 从清新优美到深刻犀利 , 张洁的文风一直在变 , 不变的则是作品里蕴藏的生命能量 , 率真而强烈 , 直击人心 , 撼动灵魂 。 所以她的作品总能在读者中激起巨大的反响 , 风行一时 。
左多夫当年任《羊城晚报》文艺部主任期间 , 也多次与张洁交往 , 并编辑过她的数篇散文:“她的文字很漂亮 , 优雅凝练 , 非常干净 , 几乎不怎么需要删改 , 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细腻动人 。 ”
文能表示 , 正因为逐字逐句都苦心经营、自有主张 , 张洁在选择报刊或出版社时十分“念旧” , 不熟悉的能免则免 。
采访人员查阅其文学年谱后发现 , 从1982年到1984年 , 张洁在《羊城晚报》刊登了四篇散文 , 包括《穿黄背心的小女孩》《我什么都没有想》《五色的海》《快乐的耗子》 。 左多夫回忆 , 这些文章都非常受读者欢迎 。
张洁也多次在《花城》杂志刊登中短篇小说 , 包括短篇小说《波希米亚花瓶》等;中篇小说《七巧板》 , 1984年8月该文在由《花城》编辑部举办的首届“花城文学奖”中获奖;中篇小说《祖母绿》 , 该文于1985年4月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并于2019年9月入选由《中篇小说选刊》编辑部选编、海峡书局出版的《新中国70年中短篇小说精选》 。
张洁也有不少作品在广东出版 。 1980年1月 ,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第1册 , 收入张洁短篇小说《谁生活得更美好》《爱 , 是不能忘记的》;同年9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洁小说散文集《爱 , 是不能忘记的》 。 2011年8月 , 花城出版社还出版了张洁中短篇小说集《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 。
对广东文坛的信任
“张洁选择我们 , 并不是偶然 , 而是出于一种信任 。 ”文能告诉采访人员 。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 是属于文学的时代 。 在广东 , 《羊城晚报》的《花地》副刊和文学杂志《花城》都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平台 , 郭沫若、欧阳山、徐迟等老作家 , 以及格非、毕飞宇、刘震云等“新秀”……都纷纷登场 , 名家新作纷至沓来 , 好不热闹 。 左多夫称 ,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 , 领风气之先 , 思想开放 , 包容性强 , 《羊城晚报》在全国发行量过百万份 , 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助推了《花地》副刊在文坛的号召力 。
“张洁的成名作《爱 , 是不能忘记的》发表于1979年 , 在当时这样的写作是非常大胆的 , 突破了写作的禁区 , 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 但是南方的报章杂志和出版社却巧妙地接收下来 , 延续它的热度 。 ”左多夫说 , 当年不止张洁 , 很多名家带有一定试验性、先锋性的作品 , 也往往会首先在广东得到认同 。
文能也举例 , 当年毕飞宇的处女作《孤岛》在其他地方接连被退稿 , 是《花城》看中刊发 , 稿费高达1600多元 , 而当时毕飞宇的工资才50多元 。
左多夫称 , 在《花地》刊发的稿件 , 既要保留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 , 同时对于宣传政策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不少作家成名后曾说‘我从花地来’ , 这在当时的文坛确实是一种写照 。 ”
左多夫说 , 有一年张洁作为中国作协代表团成员出访美国 , 归程途经广州还特意通知了他 , “当时张洁一行人专门来《羊城晚报》编辑部看我们 , 关系非常融洽” 。
- 盗墓贼!中国“最惨”的皇陵,如今沦为庄稼地!连盗墓贼和专家都嫌弃!
- 考古|作为冬奥核心区的“中国文化名片”,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有何意义?
- 于长江|名家论艺|了庐:从“阴晴众壑殊”看山水画的现代性
- 袁天罡$中国历史六大鬼才:诸葛亮没资格入围,姜子牙垫底,非他莫属
-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的三大伪君子,第1位欺骗后世三千多年,第3位最虚伪
- 赛珍珠$赛珍珠:一生痴恋徐志摩,晚年请求访问中国遭拒,抱憾着旗袍离世
- 开幕式|一片“冬奥雪花”画了三年 中国式浪漫来之不易
- |一部笺纸小史,打开中国文化的典雅世界
- 秦篆&中国有一汉字,外国人见了就“头疼”,文件一律不让使用
- 汉书#此女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写了一本书,毒害中国女子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