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在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前言:提起范仲淹,大家首先会想到他写的经典名作《岳阳楼记》。他生动地描绘了岳阳楼的气势磅礴,而他更是以此明志,写出了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他为国为民并不是说说而已,他也至终在身体力行的努力着。
范仲淹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先祖是唐代高中时期著名的宰相范履冰,他因忠谏敢言,不畏权势得名。范仲淹的高祖范隋。曾经在唐懿宗时期,渡江南下,在云南丽水担任县丞。



唐灭@在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文章插图

唐灭之后,他的曾祖和祖父在越国做官,到了父亲范墉时,他曾是在吴越做官。宋朝建立之后,范墉随着吴王投降于宋朝,后担任节度使掌书记一职。不幸的是淳化元年,范家的顶梁柱范墉病逝,此时的范仲淹刚满两岁。范家从此家道中落,家中贫困,范母无奈只能带着年幼的范仲淹改嫁。范仲淹也随继父改名姓朱,继父对他视如己出。



唐灭@在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文章插图

一、为官经历
对于想要出人头地的年轻人当时最好办法就是参加科举,宋朝重文轻武,国家统治者重视科举,这样的环境给了当时的读书人一个很好的机会。范仲淹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他与一些年轻人不同,他读书并非完全功利。
为了能报效国家他开始发奋苦读,成年之后的范仲淹已经学有所成,此时他有更为强烈的兼济天下的抱负之心。公元1015年,范仲淹的努力取得了成绩,这年他以乙科第九十七名的优异成绩,金榜题名。
从一介寒儒通过科举考试成了进士,之后他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他明白只要自己恪尽职守从基层干起,只要入仕了就有可能晋升。在基层的他始终秉承着多锻炼、多学习、恪守初心,将来势必会有升迁的机会的心态,在小岗位上坚守。



唐灭@在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文章插图

两年后,范仲淹被上级看到他的优点。因工作认真,为人清廉,他被提拔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在这个位置上他同样初心不改。后他与一众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
革新派试图通过改革来整饬效率低下且庞大的官僚队伍。无奈这项变革因为保守派的阻挠最终失败。范仲淹因此被贬,他被罢去了参知政事一职,去到邠州担任知州,后迁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



唐灭@在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文章插图

官场失意的他,没有因为被贬而心情郁闷,而是在一直为了百姓着想,是个绝对的好官。不只是他这场变革波及人数众多,其他主张变革的大臣,多数遭贬。皇佑元年,已是花甲的范仲淹被调去杭州,这一年江浙地区发生大饥荒。面对这样的饥荒,朝廷甚至下令:如果不能够养活的,就听天由命。



唐灭@在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文章插图

看到朝廷的无所作为,范仲淹是又气又恨。当时的杭州米价并没有因为这场灾难而降低,反而奸商们大发国难财,米价提升到一斗米一百二十文钱。范仲淹当时心急如焚,想要解决灾民们的处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提供粮食,但是商贩们坐地起价,造成物价上涨。
范仲淹没有法子之下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他将米价上调至一百五十文一斗,范仲淹的这波操作遭到了朝中,遭到不少大臣的弹劾,他们纷纷指责范仲淹不是一名好官,自己谋求私利。灾民们却对范仲淹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