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三生万物,逢七必变”不是迷信,都在《易经》中,谁也躲不开
文章插图
【 万物#“三生万物,逢七必变”不是迷信,都在《易经》中,谁也躲不开】唯一一个绵延数千年依旧生生不息的文明古国,蕴藏着无数有形与无形的财富,有天地所化也有智慧所生。他们从诞生之时便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当下与未来,其中又以玄之又玄的天道易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那些让人似懂非懂的数字在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脑海中回响,就像这句“三生万物、逢七必变”。
文章插图
一,三生万物
这句话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至今也没有人能清楚地解释为什么是三,想必也只有老子本人才能知晓了。不过,千百年来尝试解释的学者不计其数,他们大致认为这和道家思想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谈起道家思想大多以老子为始,然而道家思想却早在老子之前的千百年前就已经出现,老子在前人的经验上进行了质的跳跃,让道的思想从少数圣人手里进入了百姓之家。所以这个“三”与早期的三易及八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易经》最早记载“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八卦出自上古伏羲之手,是早期拥有超高智慧的少数人掌握的最早的文字形式。
文章插图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繁荣起来,但树有良莠山有高低水有深浅,极致的永远都是少数,人自然也不例外,即便智者也不能违背天道,通常两代过后便是凡人。老子想让芸芸众生也能明白这些前人的智慧果实,想让我们也能与道共游,便化繁为简,用最少也最简单的字来概括先天智慧。于是将自己所知的易理融会贯通,将万物的演变简而言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文章插图
在道家的观念中,万物生成只有三种状态,一是混沌状态的太极时期,二是混沌之中产生阴阳后的两仪时期,其三便是阴阳产生之后两者相济便开始生成万物。所以这里的“三”并非实指而是一个“易”数,所以从古至今许多绘声绘色的虚词都用三来形容,像三思、三番五次、三百六十行、白发三千丈都给人以飘渺无穷的感觉。所以“三”就是阴阳相济后万物开始形成的起始状态,好比化学实验室同时倒入两种液体后从混浊开始发生反应并产生其他分子的状态。又如人的生死一样,雌雄交媾产生标志生命诞生的受精卵,阳气由此产生,但死亡阴影也因此如影随行。随后的幼年、童年里阳气渐长,及至成年达到顶峰,随后出现衰退。接下来便是中年、老年、暮年再到死亡。这个周期中,生与死如同两仪,生死之间的各个状态便是三。所以老子是将抽象的阴阳通俗化,让人人都能知道从宇宙化生到万物的产生只用了三步。
文章插图
二、逢七必变
虽然老子没有谈到“逢七必变”,但这个易理却早已深入他们的骨髓,因为易经本身就是远古先人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更是洞若观火,而“逢七必变”便是规律之一。因为三生万物,所以至三以后便没有任何事物是单一存在的,任何事物都被无数关系所左右,这种状态持续一定的时间后便会在某一时期发生重大改变。而“逢七必变”则更为匪夷所思,它可以以任何时候为起点,往后每遇“七”之序数便会有重大改变。最要命的是这种规律无法避免,就如四时轮转生老病死一样,即便圣人能够推演结局也无能为力。欣慰的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冷眼旁观,他们穷尽心血揭露真理,希望人们不见棺材便知凶险,能够珍惜当下顺道而行避免结局不“七”而至。
- 祁韶&《反派他美颜盛世》:“皇叔,天地良心,我只想收几个美人!”
- 东营@为冬奥助力!东营花馍版“冰墩墩”来了!
- 心经#四川这座寺庙,有世上唯一“武后真容”像,国宝石刻不输四大石窟
- 元宵#元宵:冬去春来灯如昼
-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 冬奥会@封面书单·2月|“奥林匹克提供一个机会,让平凡的我们拒绝平庸”
- 元宵节|网络中国节·元宵|乐吟元夕,元宵节来河南博物院感受“中国式浪漫”
- 灯耀|2022:缘聚今宵,灯耀未来
- 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朋友圈”再扩大!江苏全省2021年新增备案博物馆7家
- 大禹$《山海经》四大上古战神,蚩尤被“高估”,还有3人比他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