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庄子的生死观:悟透这八个字,人生豁然开朗,潇洒而活

一直以来,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很少有人会正面地去谈论生死。比如,孔子就说过,孔子的学生季路问孔子鬼神的问题,孔子不回答,他又问生死的问题,孔子反问他,我们连活着的问题都没搞明白,死能搞明白吗?也就是说,孔子没有正面回答,他是回避的。另外,《论语》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可以透露出孔子对于生死的观点。就是孔子的弟子伯牛病重了,孔子去看望他,他说,他很心痛,但是他又很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没办法。还有一次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去世了,孔子很难过,他仰头大叹,这句话既表现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人之将死的无可奈何。但是这些言语,只能说明孔子把人的价值,道德的问题看得很重要,但不能代表他对死亡的看法。实际上,不止是孔子,即使是其他的百家,也很少有人谈生死。在中国古人的哲学中,把生死的问题理解得最透彻,诠释得最精辟的人,应该是庄子。而且,他的观点,不仅仅是透彻、精辟,甚至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
孔子$庄子的生死观:悟透这八个字,人生豁然开朗,潇洒而活
文章插图

那么庄子是如何谈生死的呢?在《齐物论》里,庄子提出了“道通为一”的观点。每一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性,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无论你看到哪一面,都只是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已,只有合二为一,你才能观察到全貌。它们相互依存,相互生长。所谓,这八个字,道尽了事物之间的本质。生里面蕴含着死,死里面蕴含着生,它们是共通的。生或者死,它们只是某一事物所呈现的不同状态而已。如果理解了这个概念,那么想必你也可以理解,庄子之所以说“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的境界了。因为,从更高的角度,从宇宙的角度来说,事物本身没有发生过变化。既然没有变化,我们为什么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呢?倒不如坦然处之,随遇而安呢?因此,庄子是豁达开阔的。
孔子$庄子的生死观:悟透这八个字,人生豁然开朗,潇洒而活
文章插图

《庄子·列御寇》里讲了一个他的故事。庄子将死,他的弟子们正在准备他的后事。庄子说,意思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何必要大动干戈呢,无所谓的。弟子们很害怕,他们说那些虫鱼鸟兽会把你吞噬的,庄子又笑了。他的意思是说,反正我还是会化进尘土之中的,被谁吞噬都是一样的,没有关系。庄子的思想表现了他面对生死时的淡然达观。当然了,庄子能做到,是因为他把这个问题想得太透彻了,但是我们普通人想不通啊!为什么想不通呢?原因在这里。《庄子·齐物论》里就讲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面对生死会害怕?因为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害怕和恐惧是他的本能。庄子用了丽姬的故事来比喻害怕恐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丽姬据说是历史上丽戎国艾地守封疆人的女儿,因为长得很漂亮,被赐给了晋献公。丽姬听说自己要嫁到晋国去,很伤心,一个人偷偷地哭泣,因为她不知道嫁到晋国以后,生活得到底好不好,她很担忧。但是,等她真的嫁到了晋国以后,一切跟她想象的不太一样。晋献公很喜欢她,给她锦衣玉食,她生活得十分富足。这会,她再想起从前,自己都忍不住觉得好笑,当初为什么要哭泣呢?这个故事的意义,就在于说人面对生死之时也是这样恐惧害怕,但是真的到来了那一刻,其实很多时候和你想的不太一样。因此,没有必要想那么多,顺其自然就好。不过,这样说的话,还是有很多朋友不太明白。于是,庄子又想了个办法,因为他要把这个事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