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丨探析《红楼梦》中折扇的作用( 二 )



贾宝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丨探析《红楼梦》中折扇的作用
文章插图

性情“心比天高”的晴雯自然是不能忍受这份气的,二者便吵了起来。为了让晴雯解气,第二天宝玉拿了一把上好的折扇来给晴雯撕,紧接着连麝月的扇子也未能幸免。若不是晴雯嚷着累了,恐怕贾宝玉将会有更多的上等折扇遭殃。在这次事件之中,贾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形象更加深入读者之心,也正是他不符合当时思想的体现。而这段情节的描写,则把晴雯描写得更加活灵活现。“跌扇、撕扇”这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她秉性刚烈、任性泼辣的性情与品格。她的思想纯真与自然,造就了她不符合身份的性格,最终也是一个悲剧人物。2、“贾琏买扇”与“晴雯撕扇”有一个快乐结局不同的是,“贾琏买扇”无论是对贾府还是对他人,都是一出不折不扣的人间悲剧。前文提及,明中期以后折扇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它在逐渐成为贵族阶层身份财力象征的同时,更加拥有了贮藏价值。于是,优质折扇的价格水涨船高。

贾宝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丨探析《红楼梦》中折扇的作用
文章插图

事情的起因是贾琏之父贾赦听闻穷苦的石呆子“偏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并且这些扇子都是湘妃、棕竹、玉竹的,是非常有价值的,遂让贾琏去买。然而穷苦的石呆子在五百两银子面前并没有同意,他的否决关闭了贾府正常购买这批折扇的渠道。若到这里故事就此结束的话,或许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贾雨村听闻这件事之后,给石呆子安了罪名,将这批折扇罚没,又送给了贾府,而石呆子最后疯傻而死。虽然得到了这批折扇,但是这次事件也是催化贾府覆灭的重要事件之一。“唯有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这是北静王在带人抄贾府时,贾家的罪名之一。在高门显贵中,这样的事儿看似不是什么能够影响家族进程的大事儿,但正是这小小的扇子,从侧面反映出了贾家家风的败坏,终究小流汇聚江海,成为一场祸事。

贾宝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丨探析《红楼梦》中折扇的作用
文章插图

在本书中,我们仅以著名的前80回章节为例,就可以发现从第1回开始起,就有关于扇子的描写。统计下来,书中前后共有四十多处关于扇子的描写,而对折扇的细致描写,除了以上那两个著名的情节之外,还有其他细致的描写。那么,《红楼梦》一书对于“折扇”意象痴迷般的描写,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1、表现人物性格无论是晴雯身上所体现的不畏强权、秉性刚烈,还是贾琏父子的不择手段和自私自利,亦或是贾宝玉对身边之人人格的尊重,都是作者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手法。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作者曹雪芹的人文主义情怀,使得整个作品在毁灭中充满了一点点温情。2、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在今天,我们认为小小的扇子只是一种纳凉的工具,但是对于古人而言,它是身份地位和生活层次的象征。“晴雯撕扇”撕的是贾宝玉珍藏的扇子,贾宝玉也并没有觉得可惜,而是认为这是扇子的造化。这虽然是贾宝玉人文情怀的体现,却也是贾府富贵奢华的象征。而贾宝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把折扇。贾宝玉一个未成年的公子如此,那其他贾府的人也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宝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丨探析《红楼梦》中折扇的作用
文章插图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贾府这样的官僚贵族在极盛之后走向了落寞,小小的折扇也是见证者之一。3、埋下伏笔,蓄势待发没有“晴雯撕扇”,在抄检大观园时读者就会对有刚烈表现的晴雯感到不自然。而有了这一情节的铺垫,之后的描写就顺理成章。另一次着重对折扇的描写,即石呆子事件,则是在故事情节上有了重要的推动。小小的扇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值得每一位读者深思的。四、结语折扇的历史悠久,无论它是本土起源还是从国外传入,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末以后,逐渐被世人所认可,并逐渐成为贵族官僚身份地位的象征。“扇子”意象也逐渐被文学作品吸收,“折扇”意象的内涵也得以丰富。经过沉淀与发展,清代曹雪芹将它运用到了《红楼梦》这部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