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民国奇案:轻浮丑女,品行不端,最终招惹大祸临门
民国有奇案,津门有奇谈,欲知其中事,需听大狮言!话说民国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天津南市一带有个宋氏女子,不知其家族是否仍有后辈健在,故此避其名讳,文中只以宋氏替代原名。这个宋氏,奇丑无比,人送外号“南城钟无艳”。孩提之时,就因为貌丑而缺朋少友。长大之后,更是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文章插图
在那个年月,姑娘到了十五六岁,便有媒人上门提亲,而宋氏到了二十岁,仍没有一个媒人前来问津。宋氏成了老姑娘仍旧嫁不出去,不但愁怀了爹娘,就连宋氏本人也愁得没法没法的。无奈,父母只好四方托人,想为自家的丑丫头寻个婆家,不求对方家境如何,只求姑爷为人安分就行。媒人倒也不是不勤快,费尽口舌还真找了几家,可是到头来,全都因为嫌弃宋氏样貌丑陋而告吹。后来,宋氏的爹娘相继谢世,宋氏成了孤女,婚嫁之事变得更为艰难,直到年逾三十,仍旧是孑然一身。孤女宋氏不甘于在家独处,于是东施效颦,学着秦楼楚馆里的姐儿那样浓妆艳抹地在街上闲逛,哪儿人多,她就往哪儿凑,遇到单身男子,便借故攀谈,期盼能遇到个知心人儿,但是每每都遭到冷落。久而久之,使得她越发轻浮,已经顾不得女子大忌,有时甚至有失常态而不自觉。民国十七年二月初三,宋氏在街头闲逛时,听闻鼓楼附近一户相识的人家正在操办白事,她闲来无事,便兴冲冲地去听和尚念经。
文章插图
说到这里,需要插一句,老天津卫格外奉行“老礼儿”,认为白事要大操大办才能彰显孝心,哪怕家里再穷,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大办白事,等到白事过后,再吃糠咽菜三五年,把欠下的债慢慢偿还。说到底,就是穷折腾。津门之中办白事,可算得热闹非凡,往往高搭经棚,请来和尚、老道、尼姑、居士,轮番儿念经,您各位若是听过传统相声《白事会》,那里面所描述的繁琐且隆重的白事场面一点儿都不夸张。真实的场面,比相声里面说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亲眼目睹过大办白事的实况,为此还特意写了一篇作文,结果让老师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将我狠狠地数落了一通。闲言少叙,书归正文。只说宋氏去看热闹,白天没看够,吃过晚饭后又去了。她见经棚之中,有个四十多岁的和尚长得挺面善,并且嗓子极好,念得比唱得还好听。咱再多说一句,别看这些人身穿僧袍,也是出家人的打扮,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全都是专吃红白大事这碗饭的闲杂人员,按现在用语来说,充其量是个“临时演员”。您要细听他们念叨的经文,多数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这样的绕口令,甚至有些直接唱相声贯口《报菜名》,好听至极,有趣至极,总之笔者爱听,甚至还会唱哩。宋氏看得入迷,她发现那个和尚有个毛病,是个盲人。转天早起,宋氏还要去看热闹,经过三不管的时候,发现有个盲人拉着胡弦儿扯开嗓子唱得正欢。她觉着有些面熟,走近了一瞧,乐了,这不就是昨晚上在经棚里面念经的和尚么?
文章插图
宋氏的心里面瞬间有了一个想法,于是掏出一块钱塞进盲人的手里,说是想请他跟自己说说话唠唠嗑。各位,一块钱啊,在当时能买三斤上好的洋白面啊,没人这么大方过,盲人怎不感激涕零。就这么着,宋氏跟盲人越唠越近乎。尽管宋氏长得丑,但说话的声音极为好听。盲人看不见她的脸,只是听她的声音,就心满意足了。第一天,两人聊得尽兴;第二天,宋氏邀请盲人到家中去坐;第三天,两人就干脆住一块儿,成了一对露水夫妻。您还别说,两个人逐渐产生了真感情。一个月后,在吹吹打打的唢呐锣鼓声中,以及一声声道喜声中,两人结为了真夫妻。房子是宋氏的,一切费用也全是宋氏拿。总之,宋氏得了这么一个心上人,欢天喜地,自以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这个盲人,名叫赵海生,原籍廊坊,自幼双目失明,十三四岁的时候,跟着叔叔到天津混饭辙,自此留在天津,再也没有回去过。叔叔殁了之后,他独自为生,只因为嗓子好,故此谁家有红白大事,他就跟着相熟的那伙人去唱去念,好歹也能混一两顿饱饭吃。说话之间,冬去春来,已经到了民国十八年,也就是这一年,一桩被《益世报》、《大公报》等民国旧报社连续追踪报道的命案发生了。
- 潘嫔&史学家:她才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一直女扮男装,把臣民都欺骗了
- 呼延绰&打虎英雄武松的悲惨经历遭十九岁女将击败,最终气绝身亡
- 元宵节&?惊艳亮相春晚后,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回家”,元宵节首次正式展出
- 元宵&湖南道县:欢欢喜喜闹元宵
- 宋江&水浒一大谜团,弄明白这个问题,会发现水浒里哪有什么兄弟情!
- 祥林嫂&鲁迅笔下刺猹的闰土,后来怎样了?课本为何没交代,只因太讽刺
- 西游记中&西游记 最有福相的如来佛, 演过高传宝佟掌柜的爹!
- 鲁迅&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鲁迅此话几人懂
- 才子&导演冯小刚硬笔书法真惊艳,洒脱奔放,个性十足,不愧为才子书法
- 苏士澍&中书协原主席苏士澍,曾叫停沃兴华成都书法展?对比分析二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