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曾是“铁饭碗”的6种老手艺人,一人养活全家,如今却逐渐消失了
导读:曾是“铁饭碗”的6种老手艺人,如今却逐渐消失了,你还记得吗?
小时候,老师常教导我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当时看来,只要数理化精通了,就能走遍世界了。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接受教育,很多的人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不能上学。
而父母也会为子女作长远打算,不愿意子女像他们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般的家庭会让子女去学一些手艺。因为只要有手艺在,就不愁吃不饱饭。
文章插图
以前老辈人常说“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意思是说就算是遇到大旱的年景,只要有手艺人,就不会吃不饱肚子。
毕竟手艺人不像农民,他们都是靠自己的手艺来吃饭,换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过去满大街都是手艺人,他们也是街头巷尾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这些手艺人就是“铁饭碗”,一个人就能撑起一个家,养活全家人。
可是时代的发展,让这些“老手艺人”也纷纷失业了,好些都被取代、改行了,甚至有些早已经消失了。今天就和大家说说6种老手艺人,曾经的“铁饭碗”,如今却逐渐消失了。
第一种:剃头匠
记得小时候,不光是赶集的日子,有剃头匠会支个摊子给顾客理发,而且还有些剃头匠会上门服务。
当时也不叫理发,他们统称为“剃头匠”,虽然叫剃头匠,可不只是剃头,理发、刮胡子、掏耳朵,甚至还会给您按摩放松一些。
文章插图
服务非常地周到,而且还很实惠。就算是上门服务,理一次发也就是1块5毛钱。而现在农村的集市上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剃头匠了。
可是如今虽然满大街都有理发店,可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他们更爱街头的剃头匠,可不光是价格便宜,关键是很怀念这种感觉,非常地亲切。
老一辈的手艺人--剃头匠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理发师了。
第二种:钟表维修师
在过去,手表可是非常贵重的一种物件。当时结婚也有“三转一响”,分别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
文章插图
毕竟以前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手表的,而看时间就需要用到钟表,其中手表既能装饰,又能看时间,非常地实用。
正是因为以前很多人都会佩戴手表,而手表时间一长就会坏,所以在街头上总是能看到修钟表的师傅。当然了他们也会顺带卖手表,遇到赶集的日子生意还不错。
可是如今看时间的方式更多样了,很少人佩戴手表了,尤其是手表坏了,也是拿到专卖店修理,或者是扔掉了。于是修钟表的手艺人也就失业了,在街头很难见到了。
第三种:打铁匠
相信在大家的儿时记忆中,集市上总会有几家打铁的铺子,在这里总是能买到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铁器,比如锄头、镰刀、铁锅、菜刀等,只要是用铁制作的,基本这里都能买得到。
文章插图
当时不少父母让孩子去跟着铁匠师傅学习打铁,也是看到了它的远大前景,只要学会了以后也可以开铁匠铺子,不愁生计了。
可是时代的飞速发展,现在基本很少用到手工打制的铁器了,绝大多数都是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了。毕竟手工打制的成本高,价格卖低了他们划不来,而卖贵了则没人买。这也导致了部分铁匠不得不转行,或者是放弃。
- 启功体!田英章用“启功体”笔意写行书 ,瘦劲坚挺格调新,网友盛赞有才情
- 东坡题跋#被苏东坡称为“本朝第一”的书家,一手颜体楷书足可笼罩一代!
- 亲爱的@“不会画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画的很好,下次不许再画了!”
- 墙绘$厉害!贵州小伙被赞为“现代唐伯虎”
- 徐雪|甘肃陇原巧手“花样”展非遗技艺庆元宵
- $“中国第一豪宅”恭王府:一根柱子市价24亿,曾历经3任传奇主人
- 灯笼&大红灯笼乘“云”上“网”走四方
- 冰床@“行冰如飞”的中国古代冰上运动
- 东艺#49台73场演出,东艺春季演出季绽放艺术“万花筒”
- 王国维@这才是民国“十大国学大师”,鲁迅、胡适都排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