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水序@陈传席:山水画兴起的直接根源是玄学( 二 )
【 画山水序@陈传席:山水画兴起的直接根源是玄学】最早把山水画和老、庄之道联系在一起的是宗炳。宗炳一生绝意仕途,好游山水,他虽是一个佛教徒,但从他现存的几篇文章如《明佛论》等看来,他对佛教的崇信主要是因果报应,他的思想更多地接受了玄学的影响,他说:“若老子、庄周之道,松、乔列真之术,信可以洗心养身。”所以宗炳想的是“释”,行的是“道”。他在《画山水序》中说的“山水以形媚道”就是老、庄之道。他终生游览山水和绘画山水,也就是在山水中体会圣人之道。
文章插图
山水中怎能见到圣人之道呢?也就是说圣人哪些道能“暎物”呢?老、庄之道是形而上者,《庄子》云:“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暎于物”,贤者可以观物而知“道”。《老子》云:道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老子多处谈到的道是从水中悟出来的,水“几于道”,观水也就是观道,画出来的水也就等于道了。水如此,山就更不待言。《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去游览山水,能深刻地理解圣人这些“道”吗?在山水中,不正可以看到和悟到圣人之道吗?
山水更大作用在于“涤除玄览”(《老子》十章语),“斋以养心”,“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庄子·知北游》)。道家特别主张“静知”,“致虚极、守静笃”,“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山林和烦浊的闹市相反,是最合于道家“静知体道”的地方。《庄子》一书中的有道之士大都和山林有关:“尧……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逍遥游》),“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徐无鬼》),“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山名)之上故往见之”(《在宥》),孤竹“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让王》)。这些记载都说明了这一点。宗炳要“澄怀观道”,就是要涤荡污浊势利之心,遁于空静的山林,“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语),所以当宗炳年老多病,无力游山水时,便创作山水画,卧以游之,“再现自然之理”,以达到“寄物而通(道)”的目的。
《林泉高致》道出了前人画山水的意图:“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埒素,黄绮同芳哉。”从这里正可看出道学之士的山林性格。
文章插图
唐以后,山水画占画坛主流,重要画家大多是隐士和具有隐士思想的人,作画多自娱,在他们的思想中道家思想居主导。儒家是积极入世的,主张“文以载道”、“有补于世”;道家是出世的,主张“怡悦情性”、“自我陶冶”。所以古代的山水画真正有鉴戒作用的并不多,多是庄学之士用以体道的“纵乐图画”之作。
绘画中的“传神论”大成于顾恺之,然顾恺之的“传神论”指的是人物画传神。山水画也要传神吗?这一点还可以从宗炳、王微的画论中了解到。
宗炳是著名的神形分殊论者,王微不同于宗炳,在晋末宋初的思想界,他和颜延之、陶渊明一样,同属于“神形一体、形死神灭”一派。
文章插图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栖形感类”,“质有而趣灵”。王微说:“本乎形者融灵。”宗炳是说形、神(灵)二体,王微则认为形、神(灵)本来就是一体,不可分。宗炳是以道为本而终趋于释,王微是以儒为本而终趋于道,他们在画论中反映出的思想是对立的,但对于绘画表现的本质要求则是相同的,都强调要“写山水之神”。
- 插画$原创插画:正月十五月儿圆,检察官陪你一起闹元宵
- 迪诺·托米奇|用盐画画的全能艺术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画不出的?
- 卡门·埃雷拉|107岁的古巴裔女画家去世!90岁卖出第一幅画、101岁爆红
- 曲阜鸿儒书画院&「翰墨贺岁?寅虎闹春」2022书画名家刘仁殿向全国人民拜年
- 程志宏$精品贺岁|曹宝麟、石开、鲍贤伦、刘彦湖等名家书画0元闹春!
- 柳公权!他是赵匡胤后人,董其昌曾说他的书法媚俗,但他影响书画700年!
- 笔意&导演姜文的书法可不是闹着玩的,草书大气磅礴,行书有圣教序笔意
- 老太#七旬老太堪称国宝级画家,以鱼当“寿”字,网友:一不小心画活了
- 欺骗者$「直击书画」书画的责任本是引领社会审美与文明进步的
- 清凉世界#「胡礼惠」|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