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水序@陈传席:山水画兴起的直接根源是玄学
中国山水画正式兴于晋宋时期,关于兴起的原因,不少论者是从六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隐居山林、喜好山水等方面去探索,然而这还不是山水画兴起的直接根源。
山水画兴起的直接根源是玄学。离开了玄学而去探究山水画的起源,有很多问题不好解释。比如,说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喜爱山水,认识到山水的审美价值,所以他们把自己喜爱的题材写入画中,那么魏晋期间文人士大夫也喜爱竹菊,有人“采菊东篱下”,甚至有人在生活中不可一日无竹,为什么不从此兴起竹菊画呢?我认为从玄学的兴起和推行中寻找山水画兴起的根源,很多问题,尤其是山水画论中的问题能更好地得到解决。
文章插图
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城市丧失了曾经有过的政治经济意义,地方的自然经济占有统治地位,地方实权分散在那些封建贵族手里,他们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势力,因而要求君主“无为”,听任自然,以此达到巩固世族地主经济,任其充分发展的目的。因而玄学的发展是有其一定原由的。
《文心雕龙·论说》有云:“迄至正始(240~249年),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老子)、周(庄子)当路,与尼父(孔子)争涂矣。”玄学家们利用种种形式鼓吹玄学,正始中,何晏一派通过诗歌把玄学的哲理内容表达出来,于是创始了“玄言诗”。两晋时期,玄言诗更加发展,几乎都用于阐述《老》、《庄》。《文心雕龙·时序》有云:“自中朝(西晋)贵玄,江左(东晋)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诗必柱下(老子)之旨归,赋乃漆园(庄子)之义疏。”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有云:“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殚)乎此……莫不托辞上德(老子),托意玄珠(庄子)。”
钟嵘《诗品·总论》也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东晋)……诗皆平典似《道德论》。”玄言诗到了这种地步已完全成为政治说教,变革便势在必然。于是宋初从谢灵运开始,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文心雕龙·明诗》有一段著名的话:“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其实,提倡“庄、老”之时,正为山水诗的“方滋”打下了基础,玄言诗变而为山水诗是一种必然趋势。孙绰《庾亮碑》有云:“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山水和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是相通的,因此魏晋以降的士大夫们迷恋山水以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这也对诗歌和绘画产生了必然的影响。由于山水形象是表达玄理的最合适的媒介,所以山水景物大量进入诗歌和绘画之中,使得山水诗、山水画成为言玄悟道的工具。宗炳说山水画的作用是为了“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澄怀观道”语见《宋书·宗炳传》。“澄怀味象”语见《画山水序》,“象”是由圣人之道所显现之象,也有作“像”)。他在《画山水序》中明确地指出:“山水以形媚道。”
文章插图
“山水以形媚道”也好,“以玄对山水”也好,可以看出六朝文人士大夫眷恋山水,除了游览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领略玄趣或体会圣人之道。
宗炳的《画山水序》内容就是阐述创作山水画可以达以“观道”、“味道”的目的。
中国的士人是讲“道”的,时时事事离不开“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庸》)。古代的“道”的内涵很大,指的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拒的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是具有特殊作用的思想和学说;是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天地间从人君到百姓都要遵循的绝对化法则。总之,“道”是各派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但古代山水画一直是和老、庄之道联系得最紧的。
- 插画$原创插画:正月十五月儿圆,检察官陪你一起闹元宵
- 迪诺·托米奇|用盐画画的全能艺术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画不出的?
- 卡门·埃雷拉|107岁的古巴裔女画家去世!90岁卖出第一幅画、101岁爆红
- 曲阜鸿儒书画院&「翰墨贺岁?寅虎闹春」2022书画名家刘仁殿向全国人民拜年
- 程志宏$精品贺岁|曹宝麟、石开、鲍贤伦、刘彦湖等名家书画0元闹春!
- 柳公权!他是赵匡胤后人,董其昌曾说他的书法媚俗,但他影响书画700年!
- 笔意&导演姜文的书法可不是闹着玩的,草书大气磅礴,行书有圣教序笔意
- 老太#七旬老太堪称国宝级画家,以鱼当“寿”字,网友:一不小心画活了
- 欺骗者$「直击书画」书画的责任本是引领社会审美与文明进步的
- 清凉世界#「胡礼惠」|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