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极其虚伪

如果提起当代文坛上的散文大家,余秋雨只怕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的确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文化苦旅》在1992年首次发行的时候就迅速地占领了各大图书市场,书中记录的主要是余秋雨在讲学和研学期间有感而发的文字。虽然是散文,但是绝非寻常人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通过对途中山水风物的品位来寻求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的真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余秋雨都做到了,他的《风雨天一阁》《道士塔》《莫高窟》等文章,任何读起来都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共鸣。

文化苦旅$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极其虚伪
文章插图

文学创作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想要输出优质的文章,大量的输入和思考是前提,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余秋雨成功了。
《文化苦旅》奠定了余秋雨的文坛地位,创造了当代散文的销售神话,可随着时间的发展,余秋雨却跌落下了神坛,甚至知名的媒体人梁宏达还说他及其虚伪。这反差极大的背后到底是何原因呢?
散文大家
笔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余秋雨自然是绕不过的一个作家,不过笔者喜欢读《文化苦旅》并不是迫于专业课程的需要,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

文化苦旅$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极其虚伪
文章插图

《文化苦旅》被笔者当做枕边书之一,闲暇时间随时会翻开看其中一两篇。文化散文在现代文坛上不多见,余秋雨却把这种散文文体写到了极致。
《文化苦旅》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图书市场上的经典之作。文化圣地、原始洞穴、乡间小镇、海外名城等等,这些看似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地方都被余秋雨的文化脚步串联在了一起。
还有不同时代的诗人、官员、学者,甚至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余秋雨的笔下又都重新活跃起来,每每读到《道士塔》,很多读者恨不得将王道士挫骨扬灰,这就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魅力。

文化苦旅$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极其虚伪
文章插图

《文化苦旅》让余秋雨一炮而红,人红自然是非多,中国人习惯于将焦点放在公众人物身上,而且会带着放大镜去关注名人的一举一动。
文人自然都是带一些傲气和傲骨的,但也要看具体的表现形式,未必所有的文化名人都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气和“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骨。
余秋雨显然没有把自己的傲气和傲骨用通过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致使他的作品品格和为人人格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文化苦旅$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极其虚伪
文章插图

笔者了解余秋雨的线索有两个,其一是他的作品《文化苦旅》,其二是他与黄梅戏名家马兰的老少恋。
马兰一直都是很多黄梅戏戏迷心目中的大师级人物,而且她也的确是在黄梅戏上很有高的建树。
盛名难副
一个是文化大家,一个戏曲名家,但他们的婚姻却是建立在对另一个女人的伤害之下的。余秋雨比马兰大16岁,在遇到马兰之前,他还有一位陪他共患难的原配妻子李红。在事业不如意的时候,一直默默陪在余秋雨身边,并且给予无条件支持的人是李红,可当余秋雨凭借《文化苦旅》功成名就之后,他与马兰陷入了新的恋情。

文化苦旅$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极其虚伪
文章插图


她并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