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白居易新婚之夜,给妻子写下大唐最美的情书,如今却被女孩骂惨了
1、少年行
贞元三年,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拿着自己刚写好的诗作,去拜谒当时有名的大诗人顾况。
顾况望着少年脸上尚未褪去的稚气,他知道这是万千来长安寻求机遇的读书人中的一位,本着提携后进的心思,顾况翻开了少年递给他的诗作。
诗的名字叫做《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的署名是“白居易”,当顾况看着这陌生的名字时,他打趣说道:
“长安的米价很贵,居住起来很不容易啊!”
言下之意,顾况并不看好白居易,但当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白居易诗中那种春回大地,野草重新焕发生机,在草原上蔓延开来,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冲击力迎面而来,这一切让顾况大为震撼,他感慨道:
“道得个语,居即易矣。(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那么你在长安生活起来,就很容易了)”
文章插图
这个评价配上白居易的名字,二者之间相映成趣,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可见取一个好名字关键时刻还是有用的。(居易二字出自《礼记》:君子居易以俟命。)
言归正传,一位初出茅庐的少年,能得大诗人顾况这样一句赞语,这就好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收到了来自顶尖大厂的正式录取通知一样,是一件前途无量的事情。
很快,在顾况刻意地推荐宣扬之下,白居易的名气就在整个长安城传播开来。
在长安短暂生活的日子里,繁华的长安城让饱受流离之苦的白居易大为震动:他虽然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却只是地方上的小吏,加上地方割据的军阀们时不时就会掀起战火,所以他的父亲为了保住几个孩子的性命,便将他们分别送到了几个地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次长安之行,既增长了白居易的见识、扩宽了白居易的眼界,也让过惯了苦日子的白居易下定决心要发奋读书、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因为昼夜读书,太过用功,他的头发也未老先白: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文章插图
29岁那年,白居易以第四名的优秀成绩高中进士,在同期登科的17名进士中,白居易最为年少。
那时的他意气风华,他在慈恩塔下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透过这句话,白居易内心的骄傲已经丝毫不加掩饰,就登报欢呼:
“我白居易,是本届进士中,最靓的学霸!”
二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登科,换作是我,恐怕会比白居易更激动了。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再登书判拔萃科第三等,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负责为国家校勘、整理图书典籍。
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待遇属实是不错的,有房有车有仆人,工资还多: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生活终于安定下来了,可白居易并不甘于此,在他看来皇帝赏识他的才华,他也要投桃报李,倾尽自己所学助君王振兴大唐。
于是,白居易便辞去了校书郎的职务,和元稹约好,要一同去参加制举考试。
制举考试,是由皇帝下旨,选拔特殊人才的特殊考试科目,相比于普通的科举考试,通过制举考试的难度更高,相应的升迁速度也更快、职位也更实用,不像校书郎那样清闲。
- 歌女#白居易最独特的一首诗,通篇写得朦朦胧胧,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 定义|且进一杯新岁酒
- 王同惠!费孝通:新婚百日妻子去世,将其名作女儿名字,逝后骨灰分开埋葬
- 风流&白居易:世人皆谓我风流无状,处处留情,我却用一生牵挂着她
- 鼻祖$白居易一首词,是中国朦胧诗鼻祖,竟然引来那么多人模仿!
- 忠奸$白居易被贬江州,写了首富含哲理的诗,用通俗语言讲述了如何识人
- 境界#刘禹锡的这首诗,连白居易读后都赞叹不已,境界之高后世无人能及
- 琵琶行@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送别诗,只有短短20个字,道尽离别的悲痛
- 天长地久|晚安 | 一男一女,两个正常人,能心平气和地天长地久的相守,是人世间最大的奇迹
- 新娘子&新婚次日新娘自尽,包拯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