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兮$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


【 艾兮$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艾兮$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
文章插图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诗经》中的一首肉麻情诗,诗名《国风·王风·采葛》。《诗经》收集的是西周到春秋时的民间作品,也就是说这首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诗只有短短36个字,作者为无名氏,却直到今天仍经常被我们用来表白,其中一句更是常常被人挂在嘴边,只是很多人理解错了意思。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诗: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艾兮$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
文章插图

对于这首诗,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还衍生出成语“一日三秋”。很多人望字生义,觉得“三秋”应该指的是经历了三个秋天,所以应该是三年。但如果这样解,则与后一句中“如三岁兮”重意了,这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古代人将一年分为四时,每时为三个月,这和我们现在季节的分法是一样的。而“三秋”指的是三个秋季的时间长度,而非跨度。所以“一日三秋”指的是一日就像九个月那么长。

艾兮$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
文章插图

纵观这首诗,采用的是诗经中反复吟唱的民歌方式,一共分成了三章。首句“彼采葛兮”指的是心爱的女子在采葛藤,爱一个人就是很容易想到对方此时在干什么,这首诗正是以此为起兴,自然而又符合人之常情。而后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说,则可谓相当直接了。诗人用“一日”和“三月”一长一短的两个时间来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也将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艾兮$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
文章插图

第二、三章中的“采萧”和“采艾”也都是写女子劳作时的场景,只是时间上由三个月变成了九个月和三年,可见男子的相思是越来越甚。那么为什么形容九个月时一定要用“秋”,不用“三夏”、“三春”呢?这是因为秋天本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很容易让人产生悲秋相思之情。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是一首民歌,但也是极为讲究的。

艾兮$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