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这样的人物值得我用全部身心、全部心血去诠释 , 因为额吉这个称呼在草原上真的好伟大 , 好崇高 。 作为演员 , 我是诚惶诚恐地去扮演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 , 她用小小的身躯做着如此不平凡又伟大的事情” , 即使拍摄之初这位老人尚未获得如此荣耀 , 但并不影响熊睿玲对老人的敬畏 , 并成为她表演的动力 。
邂逅:天然的契合 , “捡漏捡到宝”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面对孩子的真挚 , 我是无处可逃的 , 我只有拿出我加倍的真挚和珍惜” , 事实上 , 和孩子的日常情感积累也直接转化成剧中大型催泪现场 , 让这位草原额吉的形象更加立体 。 熊睿玲回忆道 , 即使是剧中让观众泪崩的通嘎拉嘎喊额吉、宝力根去世后乌兰吼小忠的戏份 , 都是一条过 。
力量:女性精神的呼唤 , 时代喧嚣的反思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饰演乌兰之前 , 熊睿玲专门翻出来了《额吉》电影进行观看 , 并为角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而开机之后由于拍戏周期紧张等原因没能去拜访这位老人更是成为她的遗憾 , 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对老人的孺慕之情 , 并将其内化到表演中 。
相比影视剧中常见的大起大落吸睛 , 乌兰身上始终传递的很温暖很母爱的平淡 , 只是要如何“留住”观众也是关键 。 “不可能天天都是大激情大爆发 , 人的美好应该是在平淡当中 ,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抱孩子的动作 , 都应该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 熊睿玲解释道 。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而这种揉到身体里的对于角色的共鸣 , 也让她在处理情感爆发戏份时分外有力 。 以通嘎拉嘎喊额吉、宝力根去世后乌兰吼小忠为例 , 前者是一个母亲失去孩子之后最本能的“疯子式的喊叫”和“下手抢夺” , 后者则“既有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恨铁不成钢 , 也有对宝力根这个草原孩子的失去的伤痛” 。
“乌兰所有的行为逻辑刻在我的身体里 , 她就是我 , 带着我所有的情感“ , 事实上 , 这样平淡的日常和爆发式的情感出口 , 也让人物在温柔平凡之余多了一份血肉和鲜活 。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角色|从《破冰行动》到《国家孩子》,熊睿玲: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文章图片

随着成长线的拉开 , 乌兰的爱情观也逐渐浮出水面 。 在她的情感世界里 , 既有对通嘎拉嘎好的简单纯粹 , 比如和甘亮的分手 , 也有对枕边人的温暖和不功利 , 比如在徐世铎中风后的不离不弃 。 在熊睿玲看来 , “这样的女性现在有吗?这样的女人你们接受吗?”等等 , 都是值得思考的 。
“能够演绎都贵玛这样一位获得国家勋章的草原额吉 , 能够将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世纪故事娓娓道来 , 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值得骄傲的事情” 。 在熊睿玲看来 , 好的文艺作品要有力量 , 无论是对待国家孩子的大爱无边 , 还是对待情感的真诚纯粹 , 都是乌兰传递的美好 , 是一次对女性精神的拷问 , 更是一次带给观众的“三观重塑”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