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唐朝一位低调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三 )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低调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末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简直就是王之涣笔下“明朝应作断蓬飞”的翻版。所以,能让“诗圣”杜甫都借鉴的送别诗,其内容价值可想而知。
六、《送别》
《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这六首诗中,有一半是在写离别,却只有题为《送别》的这一首,似乎写得最浅。但是当然你仔细看以后就会发现,这一首《送别》仍然写得婉曲秀雅。
东门边的杨柳树,柳叶青青的。它生长在御河的两岸。近来许多人去折它的枝条,令它不堪其苦。为什么会这样呢?柳树暗想:因为最近离别的人太多啊!
“御河”是“南运河”的别称,这些柳树就生长在“南运河”的两岸。古时候,古人有在清明前后“折柳”送别的习俗。诗的第三句代杨柳发声,感叹前来“折柳”的人太多了。
但是诗的最后一句又直接写“别离多”,其实意思就重复了。不过王之涣这样写,总觉得有些奇怪,似乎有什么隐晦的意思想要表达。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低调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考虑到他至少在三十四岁以后,就一直生活在距离运河比较远的地方。后来辞官隐居家乡之后,离“南运河”就更远。因此,这首诗可能是他的早期作品。
他三十岁以前经历的大规模的离别,大约是神龙初年,唐朝与吐蕃发生战争的那一次,他亲眼看到了唐军进军的情形。神龙二年,王之涣十八、九岁的时候,这场仗就结束了。
结语
王之涣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诗人,他擅长写“离别”,因为在他短短五十多年的人生当中,他肯定经历过“离别”之苦。
不过他更擅长的,却是写“边塞诗”。但是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因为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可以得知,他应该没有去边塞参过军,也就更别提上阵打仗了。
同时,王之涣的诗,最大的特点是有异常丰富的想象力,比如他在《凉州词二首·其一》中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与边关的距离那么远,王之涣是怎么把它们联想到一起的呢?因此有人就不信邪,非要把它改成“黄沙直上白云间”不可!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低调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又比如他写的《凉州词二首·其二》,诗中视角明明是一个普通士兵,可是主角却又变成了北方的“单于”。
写《宴别》的时候,他又把“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写成了有“重量”的东西,还因为太重,让浅浅的桃花溪都载不动这个船了。
写《登鹳雀楼》的时候,重视“说理”,并且还很励志。写《九日送别》的时候,结构新颖有层次,更激发了后来者,对离别之痛的丰富想象力。
王之涣的一生,仅有这六首诗流传于后世,拿了三个“第一”,另外三首同样是千古名篇,也让后世诗词大家竞相引用。其诗歌整体的创作水平之高,堪称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