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1922年《尤利西斯》初版
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 , 爱尔兰文学就在中国得到过关注 。 1922年7月6日 , 徐志摩第一个在《时事新报》上提及乔伊斯 。 戴从容介绍:“徐志摩是在他发表的诗歌《康桥西野暮色》前言之中提到了乔伊斯 , 他把乔伊斯在文坛的名声鹊起与列宁在政坛的影响相提并论 。 ”
在发表小说之前 , 乔伊斯以创作诗歌为主 , 1907年诗集《室内乐》发表后在英美文学圈里名声日益增长 。 徐志摩在文章中就高度赞扬了他的诗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 随之提到《尤利西斯》的出版是一件文坛盛事 。 不过戴从容分析 , 徐志摩虽然提到了《尤利西斯》 , 但很可能并没有阅读过 。 “因为徐志摩说这本书最后一章100页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 而且不分段 , 连大写字母也没有 。 但是最后一章其实还是分段了的 , 虽然很少 , 大写字母I也随处可见 , 此外还有人名首字母的大写、Mr等专有名词的大写等 。 ”
在1922年11月 , 茅盾也在《小说月报》上在《海外文坛消息:英文坛与美文坛》一文中介绍了乔伊斯 , 但是他把乔伊斯称为美国作家 , 而且是一位达达主义者 。 戴从容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细节 , 在一封写给韦弗女士的信中 , 乔伊斯曾说《尤利西斯》的第一版收到来自中国的10个订单 。 可惜的是这10个订单的信息已经无法查寻 , 无法判定订购者是谁 。
戴从容介绍 , 新中国成立前乔伊斯作品翻译过来的并不多 , 除了当时燕京大学教师吴兴华翻译了《尤利西斯》的几个章节外 , 多数译者都选择了《都柏林人》中并不具有代表性的短篇 , 其中短篇“Eveline”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 , 在《都柏林人》15部短篇只有三部被翻译的情况下 , “Eveline”一篇就被翻译了三次 。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准备跟恋人私奔 , 离开自己那个令人窒息的家 。 但是在码头登船的那一刻她胆怯了 , 在滚滚人流中与恋人越隔越远 , 绝望地望着恋人离去 。 1990年三毛在《滚滚红尘》中也用类似的场景描写过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恋人的生离死别 。 这样的场景之所以会让那时的读者着迷 , 首先无疑是因为里面凄婉的爱情故事 , 这一点可以从比较‘香艳’的中译名中看出来;另一方面 , 那个时代中国人命运的无助 , 也可以在这一悲剧性结尾中找到共鸣 。 虽然译者的这种解读未能理解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真正的文学用意 , 但也可以看出此时翻译选择主要出于译者自己的喜好 。 ”
1941年乔伊斯逝世后 , 《西洋文学》刊登了乔伊斯特辑 , “在这个乔伊斯的特辑中 , 乔伊斯的一些诗歌、《尤利西斯》第2、4章的片段和第18章 , 以及A Painful Case(《一件惨事》)都得到翻译 。 ”戴从容介绍 , “1980年后 , 西方思潮再次涌入中国 , 乔伊斯立刻成为中国学者翻译的对象 。 “《都柏林人》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强的《死者》首先得到了重点关注.此外 ,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中刊登了《尤利西斯》的第二章翻译 。 第二章的主人公是比较容易被中国读者理解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斯蒂芬 , 第一章现实主义较强 , 第三章过于意识流 , 第二章介乎两者之间 , 正适合中国读者 。 ”
文章图片
译林出版社《尤利西斯》百年纪念版
随着出版社在当代翻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强 , 乔伊斯的作品开始被中国读者较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 。 1991年 , 译林出版社决定出版中文版《尤利西斯》 , 几番波折后最终请到了萧乾、文洁若夫妇为译者 。 萧乾早年间在剑桥研究意识流文学 , 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钻研过这部作品 , 并从英国伦敦给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胡适写信道:“这本小说(《尤利西斯》)如有人译出 , 对我国创作技巧势必大有影响 , 惜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 。 ”1994年 , 第一个《尤利西斯》中文全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 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关注 。
- 传奇|《刺客信条: 英灵殿》全收集及通关的技巧和逃课攻略巧
- 诗人@从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最能窥见王维对人生的态度!
- 徐凤年$《雪中悍刀行》三大剑道高手,谁才是第一?给第二部留足悬念
- 斯基|展现生活
- 王树|《过年的画》收获好评引人深思
- |好书分享—人间值得
- 盛装|电视剧《盛装》出圈,网友们好评如潮,他却受到质疑
- 吴国#唐朝诗人罗隐的这首《西施》,其实是在为西施翻案,很是值得一读
- 两只蝴蝶#即将开票 | 生死相随、旷世蝶恋 杂技舞剧《化?蝶》演绎全新梁祝
- 传统武术#新书架 | 将文学阅读和体育运动结合 川少社推出《中华武术绘本》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