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忠$学者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原因就因为其中一句话!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这首词,词牌名为破阵子。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豪放派词,由于它其中饱含着深刻的爱国情怀与豪情壮志,对学生和少年朋友有很好的激发和教育作用,它被选进了我们的语文教材。然而,这么好的一首词,居然被遭到了质疑,有的学者甚至建议把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移出课本,原因就因为一句话。
文章插图
是那句话呢?就是历来被人们称赞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这话被中国古代很多知识分子当作一句经典名言。为什么呢?它体现了一个士人精忠报国的思想,又体现了士大夫不贪图荣华富贵,只想要“赢得身前身后名”的高尚志趣,十分符合古代士大夫的理想和精神追求。
那么,为什么这句话遭到了学者的质疑呢?原因很简单,这句话宣传大丈夫建功立业居然是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同时还特别追求名利,这非常不符合学者认同的思想。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功利心思想和“愚忠”思想,为什么要忠于一个皇帝呢?岳飞不就是因为忠于皇帝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吗?他投靠金国不香吗?
文章插图
关于这一点,首先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愚忠。忠诚就是忠诚,岂有愚忠和智忠之别呢?忠诚就是不背叛,坚持自己的初心,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家国天下的思想下,忠本身就是一个人对国家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因此,不论是岳飞还是文天祥或者辛弃疾,他们都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已经衰败了的国家。
南宋果然昏庸,南宋皇帝也大多昏庸,南宋的文官更是昏庸至极,可是为什么文天祥不投靠元朝,辛弃疾不投靠金国呢?看起来辛弃疾写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可实际上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天下事”而不在于君王,当时天下只有君王才能配得上,难道学者叫辛弃疾写成“了却弃疾天下事”吗?这不是要谋反吗?
文章插图
实际上这一点在文天祥的身上更容易看出来。当年忽必烈很想劝降文天祥这个人才,所以派已经投降的宋恭帝前去劝降文天祥。假设文天祥是一个愚忠于君主的人,那么皇帝都来劝降了,他干嘛还要坚持呢?然而,文天祥看到宋恭帝之后,向他行礼之后就对他说:“君臣缘分已尽,请圣驾速回!”所以,他们忠的是“天下事”,而不是皇帝本人。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在古代,皇帝就是国家的象征,人们通常都把对国家的忠诚写成对皇帝的忠诚。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推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天下若亡,皇帝将失去整个天下;而大臣们则可以投靠新的朝代作为从龙之臣,所以在古代绝大部分情况下,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天下,就是忠于家国社稷。
文章插图
而且愚忠这个提法很不好,因为很容易让人想到愚忠的对立面——智忠。那么什么是智忠呢?这恐怕就众说纷纭了,不出意外的话,可能还会有人提出中行悦、秦桧、吴三桂、尚可喜他们是智忠的典范。这样的推论是很可怕的。因为如果再推而广之,那么汪精卫也能算得上智忠的一种了。
- 齐民要术#“锄禾日当午”的“锄禾”,应该怎么解释?学者:十人里当有九个错
- 处世$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建议多读几遍
- 新华社|夜读 | 关于工作的三点建议
- 现实生活中$厚黑学:如果你不懂什么是人情世故,建议读读这篇文章,醍醐灌顶
- 佛教&释迦牟尼是哪国人?尼泊尔学者: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和印度没关系
- |下班后该如何提升自己,5大途径,职场精英都在经营最后一项(建议收藏)
- 楷书!苏慈墓志:1400年前的楷书,书法初学者的极佳范本
- 云曦$强推三本不可不看的高评分小说,文笔流畅剧情好看,建议收藏
- 善学#「艺术先知」学画,善学者,师法古人,师法造化
- 招聘|给计算机类的新生的四点建议,助你尽早确定目标,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