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我只想为艺术点灯”( 三 )


电影表演是一门讲究控制的艺术 , 有时候需要爆发 , 有时候则需要收敛 。 在台上 , 演员为了把神情传递给最后一排观众 , 得放开来演 。 拍电影特写时 , 同一场戏 , 眼神和表情就要有所收敛 。 若还像在台上那么演 , 情绪就会被放大 , 戏份可能会被破坏 。 拍全景时 , 则需要演员根据景别 , 适当加大动作的幅度 。
每一场戏开拍前 , 导演都会告知张火丁 , 下个镜头会给观众看到什么 , 是身段还是面部表情 。 张火丁马上心领神会 , 确认好自己的表演幅度 , 调整到最佳状态 。
第一天拍摄持续了11个小时 , 张火丁勒了整整11个小时的头 。 卸了妆 , 她赶紧在太阳穴涂上护肤品 , 小心翼翼地保护好皮肤 。 “我不能影响摄制组的情绪 。 如果我一说勒头时间太长 , 导演就会加快进度 , 或者干脆把我的戏提上来 , 这对大家不好 。 ”
深夜 , 张火丁和所有人一起领了一盒点心 , 收工 。
“火里淬丁” , 太辛苦
没有戏份的时候 , 片场里的张火丁非常安静 。 她坐在角落里 , 静到几乎让人忽略她的存在 。
在自己的“天地”里 , 她琢磨动作 , 酝酿情绪 , 尽管这出戏她早已烂熟于心 , 贯穿于她演艺生涯的重要演出中 。
戏迷们评价张火丁是“天生的青衣” 。 但用行内的眼光看 , 这位青衣坐科特别晚 。
张火丁的父亲在吉林白城评剧团工作 , 哥哥张火千8岁就考上戏校学京剧 。 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 , 张火丁从小就热爱京剧 。
1980年 , 9岁的张火丁第一次报考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 , 此后5年 , 她多次落榜 。 父亲一度怀疑是“火丁”这个名字起得不太好 , “火里淬丁” , 太辛苦 。
1984年 , 张火丁进入廊坊市评剧团 。 她唱着评剧 , 心里却爱着京剧 。 15岁时 , 她离开评剧团 , 孤身一人赴北京学艺 , 后来以自费旁听的形式获得了去天津戏校学习的机会 。
在老师孟宪荣眼中 , 起步很晚的张火丁看起来有点羞怯 , 但其实是“出丑不怕 , 吃苦就更不怕了” 。 在戏校 , 张火丁几乎整天“长”在练功房里 , 花旦也学 , 武旦也学 , 梅派、张派都学过 。 直到快毕业的时候 , 她才正式接触程派 。 “程派的唱腔和身段特别打动我 , 就像一首幽咽婉转的诗 , 透出苍劲的深沉 。 ”
1989年 , 18岁的张火丁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 22岁那年 , 她拜程砚秋先生的弟子赵荣琛为师 , 成为其关门弟子 。 恩师曾经这样评价张火丁:“她虽年轻 , 却无一般小儿女崇尚浮华安逸之气 , 甘于清苦求艺 , 志坚行果 。 ”
赵荣琛对程派的理解深深影响了张火丁 , 尽管学艺时间并不长 , 她的技艺却突飞猛进 。 1994年 , 举办首场个人专场演出的张火丁 , “火了” 。 1995年 , 她调入中国京剧院 。 此后 , 她组建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 开始全国巡演 。 只要张火丁站在台上 , 台下就座无虚席 。 在京剧市场一度低迷的时期 , 无论是北京、上海 , 还是纽约 , 只要有张火丁的演出 , 必定一票难求 。
“张火丁现象”引发热议 。 用她的戏迷濮存昕的话来说:“张火丁在台上不讨好、不趋宠 , 她知道自己的好……我猜想我们夸她再多 , 她也不以为意 , 因为她沉静 , 她就是想把戏演好 。 ”
2008年 , 张火丁调入中国戏曲学院 , 将自己在戏中悟得的程派之美倾囊相授 。 2015年 , 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成立 。 她登台的频率大大减少 , “灯迷”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
“京剧就是给中国人做个样儿”
张火丁从小话就少 , 成名后极少接受采访 , 多少综艺节目向她发出邀请 , 她大都委婉拒绝 。 在外人看来 , 台下的她甚至有些清冷避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