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我们需要更多对苦难的叙事与反思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二 )


王一方:《人类疾病史》是一本奇书 , 作者不是医史学家 , 也不是医生 , 而是一位演员 , 在他笔下 , 人类疾病史就是家族的病患罹难与抗争史 , 生活化的叙事与解读 , 充满了世俗智慧 。 他对人类疾苦的归因也很独特 , 分别为饥饿、瘟疫、暴露、创伤、窒息、心脏病、细胞坏死 , 其中“暴露”很有哲理 , 即使危险因素频频出现 , 只要不曾暴露在危险因素之下 , 就能逢凶化吉 。
叙事|我们需要更多对苦难的叙事与反思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图片

《人类疾病史:一个百年家族的血脉、抉择与抗争》 ,[英] 斯蒂芬·麦甘 著 , 郑焕升 译 , 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版 。
【叙事|我们需要更多对苦难的叙事与反思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03
期待的原创作品
徐凯文:对于未来的原创作品 , 我觉得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儿 , 大概就是人类和新冠病毒的关系问题 , 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去思考的 。 进一步地说 , 就是从我的专业领域出发 , 我希望能够有一些更切合中国文化和实际的心理学书籍 , 来促进全民的心理健康 , 改善我们的心理状况 。
王一方:聚焦苦难主题的原创作品 , 无论是小说 , 还是纪实类或学术类 (哲学、伦理) , 甚至是流行读物 , 苦难都是人生的母题 , 战后的苦难文学几乎被犹太人的苦难叙事(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犹太人蒙难记)与反思所占据 , 或许是缘于此 , 犹太人种和以色列的国家地位才得以提升 , 而国人在这方面的叙事与反思都需要补课 , 我们曾经历过巨大的民族苦难 , 现实中也不乏苦难的阅历 , 但缺乏深度的反思 , 才有了“内卷”“躺平”的抱怨 , 其实 , 一部近代史 , 抗击列强 , 打倒军阀 , 缔造共和国 , 以及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也是革命者、创业者的蒙难史 , 历经苦难的抗争史 。 应该从苦难哲学的高度去认识民族复兴之途 。 未来还将承担更大的苦难 , 才能抵达民族复兴的目标 。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 作者:徐凯文、王一方;编辑:申婵;校对:郭利 。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扫描二维码 , 查看“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最终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