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店家,切两盘牛肉来!《水浒传》的这句话,骗了我们数百年
《水浒传》大聚义前,我们看得酣畅淋漓,觉得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才是真洒脱、真自由。当这部小说被搬上荧屏之后,他们动辄喝酒吃肉的画面,看得人食指大动,似乎每一位好汉来到饭店,都会大喊一声:“店家,切一斤牛肉来”。
文章插图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古代出于农耕社会,那时科技不发达、劳动力有限,所以牛,则成了人们耕种的好帮手。都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其实相比能够帮助人类填饱肚子,且攻击性极低的牛来说,狗还是差了很多。在大部分百姓家中,其他牲畜可以没有,但牛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候粮食不够,有些家庭宁愿让自己饿肚子,也要让牛吃饱,可以说,一头牛是一个家庭的命根子,因为它很多时候可以决定一户人家一年的收成。
文章插图
古代的法律,对于耕牛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从周朝到唐朝,杀牛都是犯罪的,就拿《水浒传》的背景时期北宋来说,官方规定:故杀官私马牛者,请决脊杖二十,随处配役一年放。杀自己马牛及故杀官私驼骡者,并决脊杖十七。到了宋真宗时期,宰杀耕牛需要发配到千里之外,服三年劳役再回来,并且故意买卖牛肉的,也差不多,两年劳役。
【 吃肉&店家,切两盘牛肉来!《水浒传》的这句话,骗了我们数百年】
文章插图
从上文内容来看,无论是出于私人利益、情感,还是官方规定,杀牛都是比较重的罪,犯不着为了一口吃的,被劳改发配劳改几年。即便是有胆子肥的,像揭阳岭三霸他们,可以不怕,自己宰牛吃肉,但是要说走街串巷,随便找家酒馆就让店家切一斤牛肉来下酒,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开玩笑,卖牛肉同样是犯罪。
文章插图
正是这句话,骗了许多读者数百年,所以许多人认为走在古代繁华街道的饭店也可以喊一声“店家,上牛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不过在偏僻的乡村,自己小型聚会吃牛肉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嘛,到了南宋时期,许多人已经不顾禁令了,一位南宋大臣从边界到京都一路走来,发现沿途买卖牛肉的店铺比比皆是,在一些大城市中都是如此(店肆之间,公然鬻卖)。
文章插图
之后的元、明、清依旧保留了不能杀耕牛的法律法规,可能清代朝廷多是草原部落的人,经常吃牛羊肉,所以此时的禁令要松一些,比如误杀牛就不追究了。直至近现代,科学发展加快,出现了许多能够高效辅助耕作的机器,耕牛才慢慢退出农耕的舞台,其不准宰杀、买卖耕牛的禁令也被解除,所以现在才能吃到各种牛肉。
- 故乡&鲁迅《故乡》: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一点希望
- 右手&女人手表戴左手好,还是右手好?别再戴错被人笑话,多了解不吃亏
- 刘洪彪&中书协原主席苏士澍与副主席刘洪彪颜楷对比分析,苏会气活颜真卿
- 光头强&冷军画照片,画了幅光头强,小朋友却说一点都不像
- 病猫&故宫一幅怪画,画中猛虎如病猫,放大一看,却是它吓蔫了老虎
- 绘板&老爷子用蜡笔画画,一开始以为是乱涂鸦,成品出来才发现非同一般
- 酒席&老祖宗忠告:“钱三不借,礼三不随,路三不走”懂得人不会差
- 小瓷&冬奥怎么闹元宵?谜底来了
- 山海经&上古传说中的五座仙山,居然是真实存在的?秦始皇苦寻而不得
- 江南忆&留不下你风情一页,我却为你书写,相思多少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