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言之有瓷|华彩何来?清代宫瓷原来这么别“釉”用心

说起陶瓷颜色 , 唐三彩、青花往往是人们口中最常说出的词语 。 近日 , 东莞市博物馆“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则让市民一改此前的固有印象 , 用绚丽夺目的精美陶瓷科普了一个个釉色背后的故事 , 道出了宫瓷背后的别“釉”用心 。
各类釉色的背后 , 是清代宫廷“辩等级、明尊卑”的体现 。 更重要的是 , 釉色反映着中国古代顶级的陶瓷工艺 , 是经久不衰的“中华传统色彩美学”的一大体现 。
宛如水粉画的彩釉、象征权位的黄釉、“盲盒”一般的窑变釉、仿得“以假乱真”的仿生瓷……华彩背后的奥秘 , 都在釉色之中 。
瓷器上的“水粉画”:彩釉
斗彩
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彩瓷工艺 , 先用青花颜料在瓷器胚体上勾绘出图案轮廓 , 施透明釉高温烧制;再于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 , 经低温二次烘烤而成 。 斗彩瓷器萌发于明宣德时期 , 鼎盛于明成化时期 , 因明中后期朝廷下令减烧而制作量少 , 工艺归于平淡 。
瓷器|言之有瓷|华彩何来?清代宫瓷原来这么别“釉”用心
本文图片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在明成化斗彩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 雍正斗彩更是大放异彩 。 其绘画增添了粉彩 , 图案性更强 , 艳丽清逸 。 清代中后期 ,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 御窑厂不再受到皇帝重视 , 斗彩瓷器又一次陷入低潮与停滞 。
五彩
瓷器|言之有瓷|华彩何来?清代宫瓷原来这么别“釉”用心
本文图片

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素胎上以多种色料彩绘画图案 , 再入窑经800℃左右的低温烧成的釉上彩瓷 。 色彩以红、黄、蓝、绿、紫为主 , 烧成后釉彩呈玻璃状 , 有坚硬的质感 , 故又称“硬彩” 。 五彩最早见于明宣德时期 , 嘉靖、万历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 , 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 。
粉彩
瓷器|言之有瓷|华彩何来?清代宫瓷原来这么别“釉”用心
本文图片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 , 受珐琅彩直接影响创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品种 。 特点是以含铅粉的玻璃白打底 , 再在其上渲染各种彩料 , 所绘图像表现力强 , 浓淡相间 , 因含有玻璃白的彩料不透明并给人以“粉”的感觉 , 故名“粉彩” 。
象征身份的“帝王色”:黄釉
黄釉 , 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经低温烧成的釉色 。 历史上 , 以明代弘治时期的“娇黄”最负盛名 , 清康熙时期的黄釉比明弘治的黄釉略深 。 康熙晚期 , 因珐琅彩烧制成功 , 从国外引入了淡雅的锑黄 。 此后 , 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时期也多有黄釉烧制 , 造型颇得神韵 。
瓷器|言之有瓷|华彩何来?清代宫瓷原来这么别“釉”用心
本文图片

清代时黄色已成为帝、后之色 , 其中以全黄釉(即器内、外皆黄釉)瓷最为尊贵 , 顺理成章成为帝、后的专用品 。 半黄(即器外黄釉、器内白色)者次之、黄地加其他色彩者再次之、其他地色加黄龙者又次之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皇帝可以无限额地使用里外皆为明黄釉的瓷器外 , 皇太后和皇后也可使用纯黄釉瓷器 , 但每年的份额仍有严格限定 。
古代督陶官的“盲盒”:窑变釉
瓷器|言之有瓷|华彩何来?清代宫瓷原来这么别“釉”用心
本文图片

窑变釉是指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 。 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 , 经氧化或还原作用 , 瓷器在出窑后可能会呈现出意外的釉色 。 因出于偶然 , 又于窑内焙烧变化而得 , 故名“窑变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