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三 )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苏轼面对时光易逝、岁月流转的无奈,发出了韶华已逝的空悲叹,这更加深了词人仕途失意,思乡愈加浓烈的感情氛围。苏轼反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说未来的日子不会很多了,自己却只能像一叶扁舟,漂泊不定,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做不愿做的事情。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也就是他即将离开黄州的时候,虚岁已近知天命之年,所以他才会写到人生的多一半如同白驹过隙般从指尖划过。在看似旷达的喟叹中,苏轼内心的苍凉感伤之情早已跃然纸上。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苏轼在黄州生活了将近五年,农历三年一闰,而苏轼五年之内经历了两个闰年,所以词中写到“再闰”。这两句写得十分新颖别致,表面上是写黄州的生活,实际上暗含了词人在杭州、湖州的经历:苏轼一家来到黄州已过了两个闰年,自己孩子的口音已变成当地的方言,他曾在杭州、湖州一带任职,孩子们当然会唱吴地的歌谣。楚语吴歌,这四个字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转换。苏轼将自己人生足迹与仕途经历以及飘零寓居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显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诚挚的思乡情怀。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上片的最后几句,词人笔锋一转,撇开满腔的思乡情结,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这里的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吴侬软语,这是难忘的亲切的方言。在黄州生活了将近五年的苏轼,早已经熟悉这里的语言习俗,他能用流利的腔调与当地的邻里好友亲切交谈。鸡豚社酒,独具地方特色的黄州风味美食,让苏轼漂泊的心灵得到慰藉。在黄州,苏轼将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黄州的饮食文化圈中。人们口口相传的“东坡肉”这道名菜,据说就是苏轼在黄州期间研发出来的惊艳味蕾的美食。
【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回归的执著与无处可归的矛盾,使苏轼的心境苍凉而沉重。在难以解脱的苦闷中,苏轼以固有的旷达,为自己寻求人生的答案。词人再现了送别时的热闹场面,在即将离别之际,邻里父老都携了鸡豚社酒,前来与他共饮,劝慰他好生珍重,劝他终老黄州。苏轼在黄州,虽然曾经历过现实生活的困境和精神上的苦闷,随着他在黄州生活时日的延续,他接受并融合到了黄州的生活中,他与邻里好友、与黄州山水、与黄州风物逐渐心心相印。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友好的黄州逐渐消弭了苏轼仕途失意的苦闷之情,这种其乐融融的送别场面在伤感中又显现了一丝温馨,在沉重中也透出了一丝喜悦。苏轼就是如此,他总有一种力量,超越于逆境和悲哀之上,把他乡变成故乡。近五年的黄州生活体验,早已让这里成为他生命里的第二故乡。黄州的父老乡亲在苏轼这位文坛巨擘来到这里时表现出的热情与尊敬,以及苏轼即将离别黄州之际,他们发自内心的不舍与惜别,苏轼都感受到了,也在这一段真切细致的描写中展露出来了。这就是词作下片开头几句的内涵,苏轼向邻里好友说自己不得不去汝州。面对邻里好友的一片赤诚之心,苏轼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要辗转不停、步履不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