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四 )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苏轼将仕途沉浮与对黄州的留恋、不舍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因素融合在一起,而且对立起来写。这两种看似是极致的情感,在此刻又被黄州这一地理联系起来,这更加突出了词人对黄州的不舍。对人生漂泊不定的伤感,对人生的思考,使得苏轼内心的“吾归何处”上升到了哲理的层面。这是苏轼对精神家园的层面的考量,也是他对归宿感的探究,这也是苏轼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探寻。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接下来苏轼说唯盼他年有闲暇时光,再去看秋风洛水荡清波,这就是“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原来这两句蕴含着一个很有来头的典故:秋风洛水。这个典故与西晋文学家张翰有关,相传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苏轼借用典故表达出退隐还乡、怀土思归的愿望。在雪堂前,在这个重要的分别地点,在这个重要的分别时刻,苏轼反复叮咛邻里好友:朋友们,你们将会顾念我们的情谊,不会去剪雪堂前细柳上柔嫩的枝条;江东的李仲览君,托你传话给江南的父老们,要时时晾晒我所穿的渔蓑。在一遍又一遍地叮咛、传语中,苏轼表达了对将来归隐的殷切期待。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渔蓑,是苏轼在雪堂钓鱼时穿的蓑衣。他嘱咐邻里好友不要折雪堂前细柳枝,恳请邻里时时为他晾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黄州,再重温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词人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苏轼虽然对川蜀的故土一往情深,但作者并非一定要回归故乡,词人以坦然的态度,直面不能回乡的现实,以四海为家的情怀化解自己的苦闷。黄州是苏轼生命的重要驿站,给他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一旦言别,苏轼岂能不留恋黄州的一山一水,岂能不惦念黄州淳朴的民风,岂能不想念友好的黄州亲朋好友。自古多情伤离别,苏轼与雪堂前的这一番陈词,正是此时此刻发自苏轼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黄州是苏轼生命中的重要驿站,苏轼把它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苏轼乡土情怀的超越了一般的乡愁乡恋,他是想要回到那自然淳朴的邻里好友们居住的地方,回到那恬静的再无世事牵绊的地方。正是这种通达的态度,使苏轼坦然应对了生活的困境和精神家园的苦闷,达到豁达、乐观的人生境地。词作以“归去来兮”起调,以“传语江南父老”收绾全词,真实反映了苏轼对回归的执著,反映了苏轼人生驿站的情感和人生之旅的精神。
雪堂$苏轼离别黄州时写下一首词,词人不写离别却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作读来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苏轼雕塑像)苏轼用用跳跃的、纵横捭阖的笔法,将过往的事迹、人生的思考和人生的信念、追求融进这首短短的词中,词作因为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成就。苏轼的这首词还道出了一个人类情感的永恒主题,那就是归宿感。这首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一遍又一遍地去咀嚼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