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元宵灯节的历史渊源( 二 )


那时,除张灯、赏灯外,还活跃着猜灯谜、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始于汉代的猜灯谜,到了南宋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把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谜语写在纸条上,系在彩灯下,供游人琢磨猜测,欣喜中饱受民俗文化的滋补。苏轼离开杭州远赴密州后,对杭州的灯节仍念念不忘,留下了“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的眷念。
渊源@元宵灯节的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元代的元宵闹花灯活动,不乏出现了灯塔、望灯之类的精品灯彩。元代诗人谢宗可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灯塔的壮观:“拔地烧空空炬长,烛龙桂影照穹苍,七层火树云生暖,九曲神珠夜吐光。霞光彤幢归净界,星随绛节下西方,如来应到天坛上,万斛金莲绕步香。”望灯是元代灯节的一大亮点,灯高约五尺,大约一丈五尺,中间点亮蜡烛五支,高悬于望灯杆上,民间称其“天灯”。
到了明代,元宵节门前挂春灯,堂上悬花灯,街上设灯节。入夜,数不清的花灯点缀于树下廊前,灿烂如昼。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不久,即在夫子庙举办了盛大的灯会,秦淮河岸燃灯万盏,火树银花满布金陵。唐寅有诗为证:“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佛地笙歌赛灶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渊源@元宵灯节的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清代花灯活动成规成俗,元宵灯节盛况不减前朝。乾隆皇帝为彰显灯节的隆重,规定文武百官穿朝服三天,灯节中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最热闹莫过于正月十四试灯,正月十五、十六两晚最盛。
渊源@元宵灯节的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就元宵节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落灯,整整十天,清代缩短为五天。
渊源@元宵灯节的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古往今来,杭州灯节享誉全国。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杭州任刺史,他在《正月十一夜日》对杭州的灯节倍加赞赏“灯火家家市,箫笙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 渊源@元宵灯节的历史渊源】
综合:杭州文史《武林民艺》
编辑:刘海波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