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商业版《绿皮书》,差得不止最后一口气!

《银行家》绝对不是一部烂片 , 我在豆瓣只打了三星 , 但其实是可以给到7分甚至7.5分的 。
角色|商业版《绿皮书》,差得不止最后一口气!
文章图片

只不过一方面珠玉在前 , 这部影片对比之前同题材的电影《绿皮书》 , 在结构上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 主题也没有前者那么突出;另一方面整体的制作太“好莱坞” , 像流水线出来的产品 , 如果不是演员为电影注入了灵魂 , 估计分更低 。
先说它差《绿皮书》的地方 。
结构上两者都是平铺直叙 。 但《绿皮书》的主题其实从一开始就凸显了 。
角色|商业版《绿皮书》,差得不止最后一口气!
文章图片

它也有描述黑人音乐家如何成功的部分 , 但只是作为一个“侧写” , 侧面印证他在白人社会里取得成功的艰难 , 所以他决定雇佣一个白人为自己开车这件事 , 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冲突 , 过程中也是围绕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白人对黑色的“威胁”等文化冲突方面展开 。
《银行家》则不同 , 前面花了很长的篇幅 , 在描述主人公的奋斗史 , 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只是隐晦地呈现 , 所以看前面就像在看“起点爽文” , 男主升级打怪功成名就 , 爽是爽 , 但重复的套路不断出现 , 反而会让人觉得沉闷 。
角色|商业版《绿皮书》,差得不止最后一口气!
文章图片

好不容易到了核心矛盾爆发点 , 却又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 匆忙地表演一段“人权宣言” , 然后很突兀地就结束了 。 你好不容易吊起的胃口 , 还没满足就没有了 。
主题因为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 , 就变得更加散乱 , 主题的力度表达也相应欠缺 , 观众的情绪自然很难给到位 , 这和《绿皮书》那种集中强力的表达 , 所能煽动的观众情感 , 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
再说制作方面的 , 必须说明《绿皮书》其实也是好莱坞式的标准工业产品 , 但是人家首先选了公路电影这样一个讨巧的类型 , 多少能为电影注入一点新鲜感 , 其次 , 它在制作水准上也要高于这部电影 , 镜头语言就要高级很多 , 《银行家》有些镜头看起来有点网大既视感 。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 主要的问题还是在角色的塑造上 , 《绿皮书》给了两个非常明显“黑白对立”的角色 , 而《银行家》里的白人角色在前半段过于工具人 , 几乎没有任何对他文化认知、种族倾向的描述 , 也因此后半段“反叛”得稍显突兀 , 你并不能完全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动机 , 更多可能还是利益至上 , 但是这种“市侩” , 他也并没有表现出来 , 人物形象欠缺饱满 , 演员演技也很欠缺 , 所以人物光环全部被两个黑人给抢去了 。
角色|商业版《绿皮书》,差得不止最后一口气!
文章图片

两个黑人中 , 塞缪尔杰克逊的表演非常亮眼 , 这也是我最后能给到它7分的一个主因 , 但是他的角色在刻画上也稍微粗糙了一点 , 和男主的友情并没有深入地描写 , 那种相互扶持的友谊 , 也是到后半段才凸显 。
所以 , 这其实也再次表明 , 这种类型的影片不适合一味呈现“爽” , 不然你就只能一爽到底 , 让所有角色沦为打怪升级的工具人 。
【角色|商业版《绿皮书》,差得不止最后一口气!】总之 , 这部片子 , 商战不够商战、骗术不够骗术、人权又不够人权 , 对比同类型的电影 , 这种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 但是它仍然是最近比较不错的国外电影 , 喜欢西片的朋友依然可以走进影院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