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读书 | 博物馆之路:从私人收藏到公共分享( 三 )


抽象艺术奠基者康定斯基主张现代艺术的“非客观性”倾向,由此观念才得以生长,现代艺术才能迈向美学和精神性高度。佩吉·古根海姆十分认同康定斯基的主张,她认为现代艺术的诞生,是“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显著的从物质到精神的推进,直到绘画艺术中出现了从客观性向非客观性的转变”的形成。
古根海姆博物馆首创了绘画作品不配外框的展陈方式。她在自传《一个艺术迷的自白》中为此辩解:“颠覆传统的方式展示这些收藏是创办博物馆的初衷。”硬边与几何形,是现代架上绘画的基本形态,当画中内容试图突破画框的限制时,边界必须被打开。现代艺术最为本质的创新就是画内画外成为整体,古根海姆就是要努力做到,意图和意涵无比统一在画的创作和展陈方式上。她要为夏加尔、杜尚、康定斯基、米罗等艺术家的作品建设一个合适的家。
“对起源的怀念,对真确性的执迷”,艺术收藏就是传奇。博物馆能让分心的大众逐渐聚合,这既是期待,也是现实,更是一种“新”的诞生。

作者:王国伟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