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电影院里的我们早已不是当年录像厅里的我们了

29年后 , 王晶导演履行了他的约定 。
《新倚天屠龙记》的播出 , 是对1993年那部经典电影的回应 , 也一圆众多当年港片迷的梦 。
那个时候 , 影碟机还没开始流行 , 文艺青年们还不知道阿巴斯、是枝裕和、安东尼奥尼的盛名 。
在许多类似导演贾樟柯成长的三线城市或者县城的街角 , 很容易便会找到一家录像厅 。
一般是一块小黑板支在一张凳子上 , 上面用红色或者蓝色的粉笔写着几行字 。
有两句话必不可少:今日上映和香港动作片 。
那个时代少年们心中的英雄情结与爱恨情仇 , 似乎都写在了这样的字句里 。
那块小黑板上 , 变换的则是当天放映的片儿的名称 。
这个名称 , 也许是《英雄本色》 , 也许是《逃学威龙》 , 也许是《双龙会》 , 也许就是《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
打开录像厅的门后 , 经常“光临”的人 , 会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
这味道 , 是烟草味、汗水味的混合 , 里面的光线昏暗又浑浊 , 唯一的光源 , 或者是一个稍大的投影屏幕 , 或者就是一台大电视机 。
里面的椅子有些破落 , 各种各样的人并不规矩的坐在这些椅子上 。
男性居多 , 少年则占了大半 。
按照今天的说法 , 这群少年都是70后或者80后 , 他们中的许多 , 其实并不会抽烟 , 但作为那个年代很少的娱乐场所 , 录像厅既主流又边缘 。
所以 , 他们似乎要为它留下一些时代的“标签” , 留给日后回忆 。
于是 , 还是学生的他们称兄道弟 , 不知道谁会带来一包烟 , 随着录像内容的渐入佳境 , 他们会忘记手中已经点燃的烟 , 直到烧到“手指头” 。
那个年代 , 还没有双休日 , 哪有流量明星?听歌只能用卡式录音机 。 电视台很少播出明星资讯 。
【录像|电影院里的我们早已不是当年录像厅里的我们了】录像厅 , 成了那群追风少年们的情感交流地 。
电影院则没有美国大片 , 香港电影也不多 。
没有火热的电影宣传 , 朴素的人们还不大清楚电影话题与炒作 , 豆瓣评分十几年后才珊珊而来 , 喧嚣的电影票房排行榜还没有“用武之地” 。
那个时候 , 没有隔几米远就开的奶茶店 , 学生党们在录像厅最常吃的零食就是瓜子 。
那个时候 , 没有五一档、国庆节档、春节档、情人节档的分别 , 人们特别容易笑 , 经常刚看到屏幕上的周星驰就乐得前仰后合 , 人们也特别容易专注 , 也许片子的故事并不复杂 , 但那些动作和那些演员一下子就会抓住你的眼睛 。
可是现在 , 电影的投资动不动就上了亿 , 影院的荧幕动不动就是巨幕 , 当酷炫的3D电影成为现实中的流行 , 当电影的演员拼搏的搞笑与催泪时 , 人们却仿佛少了当年的激情 。
电影似乎越来越高大上了 , 到如今 , 一张电影票的票价足足够当年看上一百场录像的了 。
但人们在影院里的距离似乎却越来越远了 。
看电影多了许多仪式感 , 却少了许多心灵感应与温情脉脉 。
人们也不再有当年的那种耐心 , 看电影的时候 , 总是喜欢掏出手机 , 刷个微信 。
电影院里的我们已经早以不是当年录像厅里的我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