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聚焦三星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李竞恒( 二 )


三星堆|【聚焦三星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李竞恒
本文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1号神树(云何视觉供图)
牙璋之外 , 三星堆还使用二里头式礼器陶盉、鬶、觚、高柄豆、鬲形器等 。 三星堆的陶盉、高柄豆数量均比较靠前 , 而二里头文化中陶盉、陶觚都是重要礼器 , 尤其是陶盉这样造型复杂的器物 , 如果不是通过传播、模仿和礼制功能上的特定意义 , 是不可能被大量设计和制造出来 , 这也是三星堆使用“夏礼”的一种反映 。 三星堆出土的陶盉 , 如CbT6:41 , 与二里头文化二期的一件陶盉十分相似 , 形体瘦高 , 三足瘦削 , 甚至二者的鹰嘴状纽盉盖也都一致;三星堆的高柄豆AaT4:39 , 和二里头出土的陶豆也高度相似 。 相距1000公里的不同遗址 , 却出土如此雷同的礼器 , 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 “三星堆文化受到了来自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 接受了二里头文化的某些文化因素 , 主要有封口陶盉、青铜牌饰以及玉器中的牙璋等 。 ”这些三星堆礼器与二里头文化的相似 , 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联系 。 日用器物比较容易接受外来元素 , 但礼制领域相对比较保守 , 对外来礼制元素会有接受上的限制 。 三星堆礼制中大量使用比较早期的“夏礼” ,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禹生西羌”传说背后有历史的影子 。

当然 , 三星堆礼器也带有浓厚的本土文化元素 , 其黄金权杖、黄金面具、青铜神像等风格皆不同于中原 , 反而与古代欧亚地区的文化元素之间存在一些相似 。 段渝先生指出 , 青铜神像群、黄金权杖、金面具这些文化形式最初是在近东地区产生 , 后来陆续向东南欧、南亚次大陆传播 , 并影响到古蜀三星堆文化 。 除外部文化元素影响 , 三星堆青铜文化具有高度的地方性、本土的独特风格 , 如学者所言“三星堆的重要性在于它呈现了多样性 , 它是唯一用青铜铸造类型迥异的器物的地方 , 体现了地方的信仰系统 。 没有别的地方文化曾发现以这种方法用青铜来表达自己的本土文化 。 ”
三星堆|【聚焦三星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李竞恒
本文图片

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象牙堆积(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此外 , 三星堆大量将象牙用于宗教祭祀礼仪现象 , 也非常独特 。 在中原文化系统中 , 象牙有时也被用于宗教活动 , 如《周礼·秋官·壶涿氏》:“若欲杀其神 , 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 , 则其神死 , 渊为陵 。 ”意思是说将两段象牙一纵一横贯穿橭木 , 组成一种十字形器物 , 沉入水中就可以杀死邪恶的水神 , 甚至能使水神所居的深渊变为高地 。 中原宗教礼仪中对象牙的使用记载很少 , 而三星堆和更晚期的金沙所代表的古蜀文明 , 其祭祀礼仪活动中象牙使用则非常频繁 , 数量巨大 , 这也是三星堆地方性独特之处 , 既使用“蜀礼” , 也兼用一些古旧的“夏礼” 。 在夏商方国联盟时期 , 中原王朝或从礼乐上对周边方国有一些辐射或影响 , 但当时常见情况是“君子行礼 , 不求变俗” , 禹入裸国则解衣服 , 尊重各方国独特的地方性礼俗 。
三星堆|【聚焦三星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李竞恒
本文图片

三星堆玉璋(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在蜀礼、夏礼之间 , 三星堆的古蜀人也和中原人分享一些共同类似的宇宙观 , 比较典型的便是青铜神树、神鸟扶桑、十日信仰 。 据《三星堆祭祀坑》介绍 , 三星堆2号祭祀坑中出土的1号神树 , 残高359厘米 , 树枝上有9只立鸟 , 非常符合《山海经》《淮南子》等中原古籍对扶桑、若木、十日等上古宇宙的记载 。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 , 十日所浴 , 在墨齿北 。 居水中 , 有大木 , 九日居下枝 , 一日居上枝 。 ”《大荒东经》又云:“大荒之中 , 有山名曰孽摇頵羝 。 上有扶木 , 柱三百里 , 其叶如芥 。 有谷曰温源谷 。 汤谷上有扶木 , 一曰方至 , 一曰方出 , 皆载于乌 。 ”根据这些记载 , 上古时期中原巫觋的宇宙观 , 认为东方有扶桑神树 , 上面住着10只太阳鸟 , 轮番在天上值班 。 甲骨文中的“西”是一个鸟巢形状 , 负载太阳的鸟会降落到地下的黄泉水中 , 游过地下世界 , 回归到扶桑之上 , 依次轮回 。 地下世界中 , 居住着龙、龟和鱼类 。 在这个宇宙世界中 , 10个太阳依次轮番升空并降落到黄泉 , 由黄泉中生活的龟背负着这些太阳鸟 , 穿过黑暗的地下世界 。 10只太阳鸟循环一圈 , 就是一旬 , 三旬就是一个月 , “三”这个数字正好又对应太阳鸟是三足乌 。 从三星堆1号神树的结构来看 , 扶桑树上有9只神鸟 , 预设的意思便是目前正有1只太阳鸟在天上值班 。 而从更晚期金沙出土太阳神鸟金箔来看 , 古蜀人确实是将太阳和鸟视为一体 , 这种宇宙观和中原非常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