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三星堆|【聚焦三星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李竞恒】
本文图片
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李竞恒
一
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 , 在很早的时期便与中原文明之间存在联系 , 夏王朝的开创者大禹就来自四川的西羌之地 。 汉晋以来的观念中 , 大禹源自于川西地区 , 《太平御览》卷82引《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 , 即岷江上游地区的茂、汶之地 。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禹生石钮 , 今之汶山郡是也 。 ”川西地区多氐羌戎狄 , 因此禹又称“戎禹” , 如《潜夫论·五帝德》便说“白帝文命戎禹” 。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夷人共营其地 , 方百里 , 不敢居牧 。 有过 , 逃其中 , 不敢追 , 云畏禹神 。 ”至东晋时期的川西地区氐羌 , 仍将当地大禹故地作为神圣空间 , 加以崇拜 。 对于此种汉晋时期的大禹故乡记载 , 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后人攀附华夏中心编造的祖先故事 , 如王明珂就说“禹生石钮”之类的记载和拜禹神 , 只是表现“他们不愿被视为边远蛮夷”而已 , 并不是真实历史 。
本文图片
三星堆铜贝(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但传说背后往往有真实历史的影子 , 如古希腊之荷马史诗 , 过去长期被视为神话传说而非历史 。 但随着谢里曼、伊文思等人对特洛伊、迈锡尼、克里特遗址的发掘 , 证明荷马史诗中也保存了更早期爱琴文明模糊的历史影子 。 随着考古资料的丰富 , 大禹符号代表中原、黄河流域文化元素 , 与川西、古蜀地区存在联系的证据颇有增加 , 其背后也存在模糊历史影子 。 如常见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史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 , 和川西、川西北地区存在着联系 。 20世纪初以来 , 川西地区就发现了黄河流域特征的彩陶 , 汶川姜维城、茂县波西和营盘山、马尔康哈休、金川刘家寨等地都发现有彩陶 。 通过将黄河上游马家窑彩陶和川西北马尔康哈休、茂县波西和营盘山等遗址出土彩陶的化学元素分析显示 , 川西北地区彩陶元素和黄河上游地区非常相似 , 是持续不断地从北方输送而来 。 也有学者认为川西彩陶的风格与黄河流域相似 , 但也和马家窑等彩陶存在差异 , 其中一些当为本地生产 。 无论是传播说 , 还是部分本地生产说 , 都不否认彩陶文化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文化与川西、川西北之间存在较多交流这一背景 。 这种以彩陶为媒介的物质文化交流 , 显示大禹和川西传说背后的历史影子 。
另一方面 ,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礼器 , 与代表夏王朝晚期的二里头文化礼器之间存在着联系 。 1931年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就有11件 ,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中又出土有大量牙璋 , 与祭祀山川之礼有关 。 林向先生将这种牙璋称为“中华牙璋” , 并指出“牙璋作为重要的礼玉 , 夏之方国通用 , 而殷商不用” 。 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刻有“祭祀图”的玉边璋(即“祭山图”玉璋) , 根据学者考证 , 此一礼器是在中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制作 , 后通过陇西、陇南、川西北传入古蜀地区 , 反映二里头文化一支系人群的迁徙 , 三星堆文化中保存着二里头所属夏文化或夏王朝的某些礼制 。 三星堆出土二里头式中原礼制牙璋 , “是一种形式上的象征 , 精神上的归属” 。 三星堆所在的古蜀 , 是接受“夏礼”覆盖过的方国 , “禹生西羌”的传说为此种历史线索的影子 。 三星堆祭祀坑时代虽晚于二里头文化 , 但这种影响反映的是“礼失求诸野”的延续 , 中原地区夏商迭代后 , 古蜀仍在使用一些“夏礼” 。 类似明朝灭亡以后数百年 , “尊周思明”的朝鲜李朝仍然坚守明朝衣冠礼制 , 甚至使用“崇祯二百年”的年号 。 而在日本的宫廷 , 甚至一直保存着中国古老的帝王袞冕(明治时期才废除)、唐代雅乐等 。
- 阳鱼#从《易经》来看中国古代的辩证法,不得不知的先哲智慧
- 许寿裳|走近生活中的鲁迅
- 赛尔斯|《花样滑冰术》与作者
- 创格|辛莲子画作传神
- 花鸟画|天美致敬前辈老艺术家
- 网络文学|澎湃视觉海报|奥运之光 世界共享
- 内蒙古|【小区封闭第三天】只要有爱什么都是美好的
- 唐宪宗$聊聊《师说》的作者韩愈:这事儿干得不太光彩
- 诗歌@茅奖作家张炜全新文化随笔《唐代五诗人》出版
- 垂柳|开幕迎客松 闭幕折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