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诗最多的应该是乾隆,据说一个人写了4万多首古诗,甚至达到了《全唐诗》全部唐代诗歌的80%。这样的创作爱好实在了不起,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后世流传的作品,但这样一份对诗词文学的爱好,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文章插图
古代文学史上专职写诗的诗人,写诗最多的应该就是宋代的杨万里。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古诗,比陆游流传下来的9000多首诗作还翻了一倍。我们对杨万里的了解,可能就是从那首写夏天荷花的古诗而来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文章插图
这是写夏天荷花最为精彩的诗作之一。那种惬意的情调。到今天依然是我们所向往的。今天我们分享的是他的另外一首古诗,而且也是对外界自然环境的描写,诗人用了28个字写小雨,最后7个字乃是一句妙语。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文章插图
这首古诗就是杨万里的《小雨》,和那首《小池》所描写的风格一样,整首古诗所展现出来的情调也同样的惬意自然,只是单纯的对客观自然环境的描绘,没有掺杂诗人太过复杂的情感。诗词的一开始就描绘了小雨的形态。“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你看天边落下的小雨,细细的如同毛毛雨一般,然后又非常的稀疏。让它放纵自我的去下,小雨也不肯下大;让它停下,它也不肯停下,就维持着这样一种小雨淅淅沥沥的状态。
文章插图
诗歌的前两句亮点在第一句上面,七个字运用了四个字的叠字。“细细”指的是雨滴非常微小,落在人身上是轻柔的;“疏疏”说明雨滴的形态不够密集,非常稀疏,能够和题目当中的小雨相互呼应。最后的诗句是这首古诗比较亮眼的一点。“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小雨虽然稀稀疏疏,下的也不大,但是这有几分嫉妒之心。它嫉妒什么呢?“似妒诗人山入眼”,嫉妒远方的青山进入了诗人的眼中,嫉妒诗人只看远方的青山,而不再观察着毛毛的细雨。
文章插图
所以小雨做出了行动,“千峰故隔一帘珠”。故意的从房檐下形成一层的雨帘,遮住诗人眼前的山峰。就像是水帘洞一样的水幕,使得远方的山在一层雨帘当中似有似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最后的诗句把小雨拟人化了,而且最后七个字形成了一道水幕。想象力非常奇特,是这首古诗的一句妙语,也是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
- 史进&梁山最独特的好汉:吴用忌惮,宋江喜欢,鲁智深鄙视,武松却尊重
- 儒圣&《雪中悍刀行》开创武道的八大强者,吕洞玄上榜,王仙芝以力证道
- 杀父真凶&胡斐为什么放着杀父真凶阎基不管,却追得凤天南满世界跑?
- 李春雷&李春雷:燕飞飏
- 扎染&场馆收尾在即 观赛空间准备就绪 上城全民共享冲刺亚运
- 梁山&水浒传中谁是真正的伪君子并非宋江,此人看似忠义实则真小人
- 林黛玉&《红楼梦》薛姨妈一家当年为何突然进京林黛玉无意中撞见了真相
- 周秉昆$三读《人世间》原著:你根本不知道,周秉昆这一生到底有多成功
- 慎夫人&汉文帝为何不废了窦漪房,立宠妃慎夫人为后?专家:他想却不能
- 李白&18句以“人生”开头的诗词名句,从春秋到清朝的18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