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十年的回忆中 , 伊姆加德成了季羡林心中最温柔的故国情怀 。
直到1983年 , 相隔数十年 , 季羡林重访德国 , 来到伊姆加德的门前 , 重新叩响了那扇给他留下美好回忆的门 , 却没有见到伊姆加德 。 寻梦的老人只好孤独地离开 。
直到季羡林出版《留德十年》这本书 , 这段美好的感情才为世人所知晓 。
本文图片
季羡林
再之后 , 一位热心的女导演重访哥廷根 , 见到了伊姆加德 。 其时 , 伊姆加德已是银发飘飘 , 思及往事 , 泪落潸然 。
痴情的女孩苦等半个多世纪 , 洒然一人 , 直至孤老 。
这份跨世纪的爱情虽然没有任何实质的行为 , 却像一朵粲然的花 , 悄然绽放于男女主人公的心里 , 也赚足了中德两国人民的眼泪 。
季羡林九十岁时 , 收到了伊姆加德寄来的照片 , 一位银发老人 , 饱含微笑 , 有一种跨世纪的美丽 。
季羡林会想些什么呢?是否会如三毛所言 , 感知到一种不能解不能说不知前世是什么关系的一份疼和空?
相较徐志摩和吴宓等才子而言 , 季羡林是理智的 。 为了责任 , 他没有抛弃妻儿 , 尽管他与那个时代大多数的文人一样 , 与妻子毫无感情 。
为了爱情 , 他与伊姆加德从未有过逾矩的行为 , 回国后果决地不与之联系 , 是希望心爱的女孩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
本文图片
季羡林
但到底是将就了自己 , 他与妻子在精神上从未有过真正的融合 。
季羡林生于齐鲁大地 , 是跟随叔父长大的 , 究其原因 , 他是整个家族唯一的男孩 。 父母是村里普通的农民 , 贫寒交迫 。 而叔父却在城里 , 有一份稳定的家业 。
于是 , 光耀门楣、振兴家族的重担从入城的那一天起 , 便加诸于这位六岁男孩的身上 。
叔父对他极其严格 , 先是私塾 , 后又转入新式小学 。 从初中开始 , 就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内容了 。
有赖于叔父严苛的家教 , 他每天放学后 , 要去校外学古文 , 晚饭后在尚实英文学社学习英文 , 高中时 , 又加入了德语 , 如此周而复始近十年 。
季羡林没有辜负叔父的厚望 , 毕业时考入清华园 。
世人所见的 , 往往是成就 。 而深究内心者 , 却会看见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就离开母亲的怀抱 , 自此一别 , 便是一生 。
本文图片
季羡林
对母亲的思忆之情可以想见 。
不知是叔父不允 , 还是年幼的季羡林惧于叔父的威严而不便提出请求 。 告别家乡后 , 八年之间 , 他只回去过两次 。
第一次是为父亲奔丧 , 第二次是为母亲奔丧 。
可以说 , 季羡林的恋母情结 , 伴随了他的一生 , 既有依恋 , 又有悔恨 。
恋的是 , 儿时那么漫长 , 没有母亲的怀抱可依;悔的是 , 生命那么短促 , 还未来得及长大 , 甚至来不及一见 , 双亲便已凋零 。
本文图片
季羡林
他在自己的文字中多次述说对母亲的思念 。 他说他最爱母亲 , 却偏偏享受母爱最少 。
多少次午夜梦回 , 他梦到母亲 , 醒来却泪流满面 , 怅然发现只是梦 。
他这样描述自己对母亲的思念:
“人天永隔 , 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 , 连在梦中都见不到母亲的真面目了 。 ”
- 谢怜&天官:与君山花城劫花轿带走谢怜,恭喜花城主喜提“新娘”一位
- 教室!B 林 莹:“我爱你”与“谢谢你”
- 梦幻&充满温情与梦幻的油画
- 肇庆学院#曹子器 | 独立不肯与时同
- 薄情郎@雨夜,大诗人又想起初恋,避开妻子写下一诗,世人才知他是薄情郎
- 浮红@蔡杰与齐白石PK樱桃画,吃剩的卖了2408万,浸水的只值195万,为啥
- 海底&中国与日本之间,还有一个强大国家,一夜沉入海底,日本有点害怕!
- 成语!此人堪称史上第一猛将,上百斤铁枪挥动如风,与一成语有关
- 九阴真经!金庸武侠中四大隐世高手,一人打败黄裳,一人拆散王重阳与林朝英
-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温情”与“融合”——多元巴西文化亮相巴西电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