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少年”点燃“醒狮热”

“咚咚咚……”自去年年底开始 , 醒狮的鼓点在电影院里响起 , 就再也没停过 , 一部取材于岭南醒狮文化的《雄狮少年》引爆了大江南北对“醒狮”IP的热情 。
这部电影有多受欢迎?映前点映预售票房突破两千万、上映两月有余34万人给出了平均8.3的豆瓣评分 , 登上猫眼年度动画电影和微博年度国产电影推荐度双榜榜首 。
没有明星流量加持 , 热血的励志情节、精心的场景制作、地道的粤味元素 , 以及契合电影少年追梦主题、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醒狮文化 , 共同成就了电影的火爆 。
醒狮|“少年”点燃“醒狮热”
本文图片

“有华人之处 , 必有舞狮 , 这是我们的DNA 。 ”《雄狮少年》的监制张苗说道 。
正如张苗所说 , 醒狮文化扎根广东已有千年 , 它的寓意不仅仅是如意吉祥 , 也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征 , 因此在民间备受欢迎 , 且扬名海外 , 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必敲锣打鼓 , 舞狮助兴 。 广东醒狮 (南狮) 也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但它也与其他传统非遗文化一样 , 面临传承的困境和消失的危机 。 此次岭南醒狮文化随《雄狮少年》的讨论热度而大火并非巧合 , 而是众多为非遗传承“拾柴”的人经年累月共同点燃的 。
传统渗透日常
实际上 , 醒狮的鼓点并不只在电影院里响起 。
今年北京冬奥开幕之日 , 广州花都区就有一支醒狮队赴了首届湾区冰雪文化节迎冬奥之约 , 在广州融创雪世界进行雪地醒狮表演 , 为冬奥健儿加油助威 。
鼓声中 , 数只色彩、神态各异的醒狮抖擞登场 , 在雪地巡游 , 或威风八面、上下飞舞 , 或憨态活泼、在雪地上打滚 , 经典的“高台采青”压轴表演 , 做出高台饮水、飞越雪地、360度旋转等高难度动作 。
醒狮除了传统的民间寓意 , 它也代表着“狮醒国魂” 。 在冬奥健儿出征之际 , 醒狮表演亦象征着中华雄风 。
醒狮|“少年”点燃“醒狮热”
本文图片

一天之后 , 这只醒狮队赶往融创雪世界东南40公里处的海珠湖公园 , 为新年市集活动表演 。
“摸摸狮子头 , 新年鸿运当头;摸摸狮子尾 , 从年头顺到年尾 。 ”伴着急促的鼓点声 , 醒狮攀高仰首“采青” , 神态可掬地向街坊们“逗利是”拜年 。
带队的“广东醒狮”代表传承人卢浩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市天河区冼村人 , 从小便喜欢跟在村里舞龙舞狮队后走街串巷 , 一有空就跟着村里的叔伯叔父讨教舞狮 。
后来 , 他18岁拜师学艺 , 开始了他以兴趣为职业的生涯 。 “很多活动如商演、开业、奠基还有晚会 , 会邀请龙狮团队前去参加演出 , 给现场带来热闹的气氛和狮子带来的吉祥寓意 。 ”
当非遗文化在更多的日常场景落了地 , 城市就成为文化扎根和汲取养分的土壤 。
对此 ,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有个比喻 ,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 “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就是在这样勃勃生机又趣味盎然的‘容器’中酝酿芬芳 。 ”
强调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将其转化为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优质资源 , 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
从2021年起 , “系统性保护”成为主要非遗保护理念 , 而活化利用就是对“系统性保护”的一个注脚——通过非遗资源活化利用 , 非遗变成了能够充分服务当代的角色 , 而非昔日被抢救、被扶持的角色 。
年轻化的醒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