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鳗@被人吃了几千年的鱼,直到突然濒危,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二 )


玻璃鳗@被人吃了几千年的鱼,直到突然濒危,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鳗鱼有非常特别的生活习性,它们在陆地的淡水河川中长为成体,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这个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且雌性鳗鱼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就会死亡。而鱼卵在海洋中能顺利孵化的本就占少数,在洄游途中有的会穿越大片海域,成功回到淡水系统的少之又少。
玻璃鳗@被人吃了几千年的鱼,直到突然濒危,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这种洄游历程其间有几千海里的漫长过程,是人工环境无法模拟的,所以无论养殖技术怎样发达,鳗鱼的经济价值有多高,鳗鱼人工繁殖技术依然止步不前,这甚至被称作生物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进行过欧洲鳗的人工催熟研究,日本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人工繁殖,但鳗鱼成苗后很快就会死亡。目前人们能吃到的人工养殖鳗鱼,其实是很久之前从海里捞起的野生鱼苗,通过养殖户养殖获得的。至于野生的鳗鱼最初究竟是来源于何处,因何而生,至今都还是个未解之谜。
玻璃鳗@被人吃了几千年的鱼,直到突然濒危,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国内养殖鳗鱼是从大约1980年开始的,而鳗鱼的人工繁殖,如今依然处于实验室阶段。
鳗鱼的一生
直到二十世纪初,人类才搞清楚鳗鱼的生命历程。鳗鱼从鱼卵到成体共有六个发育阶段,不同阶段的鳗鱼看上去就像是不同的鱼,也有其不同的名称。
玻璃鳗@被人吃了几千年的鱼,直到突然濒危,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第一个阶段的鱼卵会由成体鳗鱼洄游到固定的产卵地产卵,其中日本鳗会在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而欧洲鳗和美洲鳗都在马尾藻海。刚出生的鳗鱼会在大洋随洋流长距离漂游,并游向近海,此时鳗鱼的身体扁平透明,薄如柳叶,便于随波逐流,被称为柳叶鳗。
在接近近海时,鳗鱼的身体会成长为流线型,减少阻力,便于脱离洋流,此时的鳗鱼从柳叶鳗成长为玻璃鳗,该过程可能要耗去六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的鳗鱼身体几乎全部透明,包括骨骼、器官都清晰可见,连内脏都能被看透,在2017年一次网络视频的走红当中,玻璃鳗还被称为是“全世界最没有隐私的鱼”。
玻璃鳗@被人吃了几千年的鱼,直到突然濒危,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当沿岸的渔民迎来鱼汛时,会出海捕捞,而没有被捕捞的玻璃鳗等进入了河口水域,会开始淡水生活,玻璃鳗原本的身体开始出现黑色素,成为鳗线,也叫做黑子或黑仔鳗,这些时期出海捕捞的玻璃鳗或在河口捕捞的鳗线就是鳗鱼养殖业鳗苗的来源。
在淡水中生长的鳗鱼,会逐步从腹部开始呈现黄色,慢慢变成黄鳗,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七到五十年。直到鳗鱼成熟,鱼体慢慢变成类似于深海鱼的银白色,也就是银鳗后,才会回归深海产卵,也就是成为银鳗后,鳗鱼才会开始出现性别的分化。
玻璃鳗@被人吃了几千年的鱼,直到突然濒危,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这会由环境来决定,当鱼群的数量少时,雌性鳗鱼的比例会增加,而当鱼群数量多的时候,比例就会相反。这一时期鳗鱼的眼睛会变大,胸鳍也会加宽,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海洋旅途。
濒危的鳗鱼
有消费市场,自然就有过度捕捞,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道,全球每年的鳗鱼消耗量大约是13万吨,其中约70%都来自于日本。而日本的河鳗消费量达到过年12万吨,如果是1965年日本玻璃鳗捕捞量达140吨的情况下,这似乎算不了什么,但到2000年,日本玻璃鳗的捕捞量已经不足40吨。到2013年更是衰减到仅仅5吨,在2017年的12月整个月竟只捕捞到184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