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盲山》里的女人,后来成了妻子、母亲、精神病( 三 )


如果一个村落 , 需要依靠拐卖妇女才能得以存续 , 那它早就该消失了 。
15年后的今天 , 《盲山》在网上引发热议之后 , 李杨发了一条朋友圈:
现实|《盲山》里的女人,后来成了妻子、母亲、精神病
文章图片

若论中国最被低估的导演 , 李杨一定榜上有名 。
若要论最具人文关怀的导演 , 李杨也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
他的代表作《盲井》 , 揭露的是黑煤矿之恶;《盲山》 , 关注的是妇女拐卖;《盲道》 , 则聚焦于流浪乞讨儿童……李杨瞄准的 , 都是中国底层百姓 , 最粗粝的苦难 。
哪怕拉不来投资 , 他自掏腰包也要去把作品完成 , 因为“我不是拿钱计算的 , 我觉得它有社会意义 。 ”
意义是什么?15年后的今天 , 每一位被《盲山》掀起心中波澜的观众 , 都已给出了答案:
历史终成往事 , 而苦难需要铭记 。
现实|《盲山》里的女人,后来成了妻子、母亲、精神病
文章图片

现实|《盲山》里的女人,后来成了妻子、母亲、精神病
文章图片

李杨”
1999年 , 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李杨 , 偶然间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个被拐卖的妇女 , 奋起反抗而伤人之后 , 被判了死刑 。
这让李杨大受震撼 , 《盲山》亦是在那时埋下了种子 。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 , 李杨走访了很多地方 , 联系上了20多位被拐卖的妇女和解救她们的警察 。
甚至通过朋友和采访人员 , 接触了好几个刑满释放的人贩子 , 获得了许多一线情况 。
在那些繁杂的信息里 , 李杨发现了一个残酷的共同点:那些被拐卖的妇女 , 大部分都是因为找工作被骗去的 。
她们满怀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 一朝出门去 , 却转身就被卖进了大山 , 莫名其妙成了别人的妻子 。
而欺骗她们的人 , 很多时候都是老乡、熟人 , 甚至亲戚 。
更让人痛心的是 , 很多女性最后也都屈服于那命运 , 留在了大山里 。
现实|《盲山》里的女人,后来成了妻子、母亲、精神病
文章图片

一方面是她们有了孩子 , 母爱使她们选择了隐忍 , 没有多少母亲舍得抛下孩子 , 独自远走 。
所以她们认了命 , 母爱使她们伟大 , 也困住了她们 。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环境使然 , 一个被拐卖过的妇女 , 哪怕成功脱困回到家乡 , 她依然要面对无数的“伤害” 。
比如他人的议论和眼光 , 比如长期以来对女性的“贞洁”标准……很难想象 , 能有多少人承受得住 。
而那些性格刚烈、拼死反抗的女性呢?
她们一次次逃跑 , 又一次次被抓回去 , 再一次次被毒打、囚禁、强暴……
长此以往 , 没有谁禁得起如此折磨 , 很多人最后精神都出了问题 , 成了“疯女人” 。
桩桩件件 , 都让李杨打从心里感到悲哀 。
现实|《盲山》里的女人,后来成了妻子、母亲、精神病
文章图片

在他看来 , 作为一名导演 , 或者说一名艺术创作者 , 应该要有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
那些悲哀和苦痛 , 他看见了 , 便没法假装视而不见 。
他说:“我们的社会不仅仅有高楼大厦和阳光灿烂 , 还有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 ”
赞美阳光的人多了 , 直视阴影的人却很少很少 。
李杨就想成为直视阴影、剖析黑暗的那一个人 。
无论《盲井》、《盲山》 , 还是《盲道》 , 不管什么题材 , 他都始终坚持深入一线 , 收集真实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