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陈思和对谈陈尚君:以批判的思维和经典对话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 , 不重要的书太多 , 不重要的学问太多 , 似是而非的学问太多 , 有害的学问也太多 。 在这种情况下 , 我们要回到过去 , 读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 。 ”2月20日下午 , 在虎年首场“大师面对面”活动中 ,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如是说 。
在活动中 , 陈尚君与陈思和这两位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以“谈古论今”为题 , 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与治学经验 。
陈思和|陈思和对谈陈尚君:以批判的思维和经典对话
本文图片

主办方供图
“自学的好处它是野生的 , 它充满着强烈的占有欲 。 ”
陈尚君首先从自身经历开始谈起 。 今年是他进入复旦大学的第45年 , 但他觉得自己做过的最好的工作还是知青时期做的农活 , 因为这里培养了他中国农民式的平凡而朴实的生活态度 。 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外 , 他凭靠对阅读的激情和渴望 , 几乎读遍了自己可以接触到的所有书籍刊物 , 这也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
“农村最艰苦的劳动之中 , 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 以前我总觉得想看许多书都看不到 , 但等到我有机会进入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 , 复旦图书馆什么书都可以找到 , 那是极大的愉快 。 ”
进入复旦大学之后 , 陈尚君遇到了很多令他印象深刻的老师 。 第一位是陈允吉先生 , 当时陈尚君担任陈允吉的课代表 。 “每周三晚上他来辅导同学 , 我因此有机会和他聊天 。 我觉得他的学问很好 , 谈论兴致很高 , 但我必须要有合适的话题来问他 , 这对我也是一个考验 。 ”第二位是朱东润先生 , 他是传统教育出身又留过洋 , 陈尚君认为跟着他读书开拓视野、通达古今、中西融合、透达人心;第三位是王运熙先生 , 他能把古代文史研究难以理解的入门途径讲得浅显而明白 。 陈尚君说:“我到复旦以前有一些自学的经历 , 自学的好处就是在于自己有激情到处去钻去看 , 但是缺乏系统性和了解门径 。 到了复旦以后的学习 , 我得到了几位老师很好的指导 。 ”
就这样 , 他从学术起步阶段跌跌撞撞一路走来 , 不断拓宽自己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 以“发古今所未言”的目标投向唐代文学 , 尤其是向唐诗考证领域进军 。 “我始终保持着一个最基本的追求 , 就是希望能够 ‘发古今所未言’ , 在细节问题或是重大问题上能够有新的发现 。 很小心 , 不敢讲假话 , 不敢讲傻话 , 更不敢讲套话 。 文章凡有发表 , 总希望有所新意 , 能够和别人讲的不同 , 讲得有情调和有味道 。 ”
陈思和|陈思和对谈陈尚君:以批判的思维和经典对话
本文图片

陈思和、陈尚君、傅杰
陈思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上海卢湾区图书馆 , 他经常参与图书馆的书评和讲座活动 , 并以此为机会进行学习 。 进入复旦后 , 他一直跟随着贾植芳先生学习 , 从学习现代文学到研究比较文学 , “可以说我整个人格是通过复旦大学 , 通过贾植芳先生的为人处世塑造出来的 。 ”陈思和感慨道 。
2001年 , 为了实现中文系学生博古通今晓天下 , 陈思和提出要为新生开一批原典精读课 。 “把我们中文系最好的老师安排到一年级 , 讲他们的专长 , 要让学生得到一种吸引力 , 了解最棒的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 最棒的学问是怎么样的 。 ”陈思和希望中文系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争取能够精读十几门原典 , “我当时就没要求老师去讲太多的学术理论 , 就是你好好地帮同学把一本书读完 。 ”他相信 , 学生读深了经典后 , 再学抽象的文学理论就有了基础 , 容易把知识都串起来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