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晋]顾恺之(传)《女史箴图》(局部) , 大英博物馆藏
历代女子脸部妆容多种多样 , 使用的材料也很多 , 有些妆容的出处浪漫而传奇 。 如流行了好几个朝代的“梅花妆”就很传奇 。 五代前蜀时期诗人牛峤《红蔷薇》诗有:“若缀寿阳公主额 , 六宫争肯学梅妆 。 ”诗中的梅花妆典故在《太平御览》中有记载 , 说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 , 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 , 殿前的梅树落下来一朵梅花 , 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 , 梅花被清洗后在公主额上留下了五瓣梅花印记 。 宫中女子纷纷效仿 , 剪了梅花形贴于额头 , 称“梅花妆” 。 这种妆容传到民间 , 成为时尚 , 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 , 到宋代还在使用 。 宋代欧阳修的词《诉衷情》也提到“梅花妆”:“清晨帘幕卷轻霜 , 呵手试梅妆 。 都缘自有离恨 , 故画作远山长 。 思往事 , 惜流芳 。 易成伤 。 拟歌先敛 , 欲笑还颦 , 最断人肠 。 ”南宋汪藻《醉落魄》词有:“小舟帘隙 , 佳人半露梅妆额 , 绿云低映花如刻 。 恰似秋宵 , 一半银蟾白 。 ”
《妆楼记》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吴国孙和取悦邓夫人 , 让夫人坐在其大腿上 , 摆弄水精如意 , 结果误伤了夫人面颊 , 血一直滴到裤带上 。 太医说用白獭髓 , 加玉与琥珀粉末涂抹 , 可以不留疤痕 。 但最后还是在脸上留下红色斑点 , 看起来更加妩媚 。 孙和的其他妃嫔就用丹脂点颊 , 希望获得宠爱 。
上述的这两个传说被认为与额黄妆出现有关 , 因为都是在脸部点染作妆 。 额黄妆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 源于南北朝或更早时期 。 用来装饰脸部的黄粉称为额黄 , 也作“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等 。 南朝梁简文帝时期 , 宫内妃嫔染额黄 。 还有将黄色硬纸或金箔剪制成星、月、花、鸟等造型贴于额上 , 称花黄 。 如《木兰词》有:“当窗理云鬓 , 对镜贴花黄 。 ”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 , 异作额间黄 。 ”额黄饰面在唐代极为盛行 , 如李商隐《蝶》诗:“寿阳公主嫁时妆 , 八字宫眉捧额黄 。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 , 裁裙约楚腰 。 ”温庭筠诗《照影曲》:“黄印额山轻为尘 , 翠鳞红稚俱含嚬 。 ”
本文图片
[清]陈崇光《柳下晓妆图》(局部) , 南京博物院藏
宋代额黄妆继续流行 。 宋代周邦彦《瑞龙吟》词:“因念个人痴小 , 乍窥门户 。 侵晨浅约宫黄 , 障风映袖 , 盈盈笑语 。 ”刘克庄《贺新郎·再用约字》词:“浅把宫黄约 。 细端相、普陀烟里 , 金身珠络 。 ”姜夔《角招》词:“翠翘光欲溜 , 爱着宫黄 , 而今时候 。 ”辛弃疾《鹧鸪天·赋梅》词:“冰作骨 , 玉为容 , 常年宫额鬓云松 。 ”韩玉《西江月》:“捍拨声传酒绿 , 蔷薇面衬宫黄 。 ”
清代褚人获撰《坚瓠补集》卷三记载了各朝的面妆:“《西神说》:妇人匀面 , 古惟施朱傅粉而已 。 至六朝乃兼尚黄 。 《幽怪录》:‘神女智琼额黄’ 。 梁简文帝诗:‘同安鬟里拨 , 异作额间黄 。 ’温庭筠诗:‘额黄无限夕阳山 。 ’又:‘黄印额山轻为尘 。 ’又词:‘蕊黄无限当山额 。 ’牛峤词:‘额黄侵腻发 。 ’此额妆也 。 北周静帝 , 令宫人‘黄眉墨妆’ 。 庭筠诗:‘柳风吹尽眉间黄 。 ’张佖词:‘依约残眉理旧黄 。 ’此眉妆也 。 《酉阳杂俎》有‘黄星靥’ 。 辽时燕俗 , 妇人有颜色者目为细娘 , 面涂黄 , 谓为佛妆 。 庭筠词:‘脸上金霞细 。 ’李贺诗:‘宫人正靥黄 。 ’宋彭汝砺诗:‘有女夭夭称细娘 , 真珠络髻面涂黄 。 南人见怪疑为瘴 , 墨吏矜夸是佛妆 。 ’此则面妆也 。 ”
- 私房钱|中国人爱存钱,古人没有银行会把钱藏在哪呢?这些地方是首选
- 古人$Who is he 他是谁?写入美术史的古人大头照
- 古墓|古人死后都讲求入土为安,那么数量庞大得古墓,为何发现得极少?
- |古人求仕的自荐信,东方朔信心满满,孟浩然内敛含蓄
- 修真@中国古人修真修的到底是什么?修到了什么程度?史书记载揭开真相
- 额黄妆!古人涂脂抹粉,除了红妆白妆,还有墨妆、紫妆、额黄妆、啼妆
- 多罗罗&远古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山海经》:“你想多了”
- 发财&俗话“一代做官九代绝”,下半句更加经典,古人智慧,道尽了现实
- 喻世名言#10句古人名言,把婚姻、家庭和人性讲透了!(建议所有人看看)
- 古人#王之涣这首送别诗言浅意深,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也是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