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采访人员 汪荔诚
从《春江花月夜》中“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幽静画面谈起 , 聊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 人和世界是有关联的”等人生哲学——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设古诗词课 , 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成功“破圈” , 网友甚至感慨:“误会了语文多年 , 语文竟是如此有魅力的存在 。 ”
一段时间以来 , 诸多学者在网络上讲古诗词 , 圈粉大批Z世代 。 骆玉明教授自今年1月上线B站的诗词课视频已经获得了50万次点击量 , 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的《中华诗词之美》系列视频有5000多条弹幕评价;打开抖音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讲述李白的视频也获得超过183万的点赞量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的授课视频下 , 仅留言就有3500多条……
业内人士认为 , 名师选择在网络平台上讲授古诗词 , 一部分原因是网络平台的风格和Z世代的气质颇为吻合 , 原本艰涩甚至略显遥远的诗词意境可以通过动态的画面传递给受众;另一方面 , 教师在学校的三尺讲台之外找到一种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发声渠道 , 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对于诗词的理解合二为一 。 但与此同时 , “Z世代是否过度依赖网络的方式来汲取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他们能否在浩瀚的碎片化信息海洋中汲取精华”“如何更好地通过短视频来传播传统文化”等话题引人深思 。 当Z世代在网络平台上听古诗词讲解 , 他们究竟在听什么?
诗词之外 , 情怀和人生哲学更能引发网友共鸣
在网络上听古诗词讲解和在课堂上有何区别?诗情画意跃然眼前 。
随着悠扬的《渔舟唱晚》 ,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随着一幅幅山水画卷的铺开而呈现 。 这是叶嘉莹诗词讲座的开场画面 。 视频所具有的天然优势 , 让古典文学的魅力得以更直观地展现 。 而就内容本身 , Z世代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古诗词课程 , 想要聆听的不仅是名家对于古诗词的解读 , 情怀和人生哲学的深度分析更能第一时间抓住听众 。
比如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 , 它勾勒出诗人对着空中的月亮叹息悲伤情绪;但是在骆玉明的网络课程中 , 却上升到“人在莫大的宇宙面前有着无尽的感慨”这样的情怀和人生哲学 。 人们发现:相比单纯的古典文学知识普及 , 授课者基于几十年光阴的感悟更能引发广大网友共鸣 。
再比如 ,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安史之乱后 , 杜甫漂泊到湖南一带 , 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 , 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 , 不由感慨写下此诗 。 人们常拿它来形容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 , 但“文学才子”高盛元给出更为独到的理解——杜甫看到李龟年 , 也看到了青春时候的自己 。 这份“重逢”不仅是杜甫与李龟年的重逢 , 杜甫与盛唐时代的重逢 , 更是杜甫与自己的重逢 。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多用来形容对于失去美好事物的怅然 , 高盛元却从中看到“人生的偶然性” 。 听完他的阐述 , 网友大呼:“诗词赋予了我们一种表达悲伤、表达爱与美的能力 。 ”
有人徜徉于知识的新世界里 , 也有人迷失在学习的假象中
随着网络的普及 , 在线学习已然成为风潮 。 以B站为例 , 过去一年里 , 知识区创作者规模增长了92% , 超过1.83亿用户在这里学习;B站PUGV(专业用户创作视频)中 , 泛知识内容已达49% , 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 去年年底公布的抖音平台报告显示 , 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已占平台总播放量的20% , 内容涵盖了生活技能、科普、人文艺术、教育、体育、职场六大类别 。 快手去年下半年也推出了泛知识型直播节目《新知懂事会》《快手新知播》等 , 后者有超过1000名知识主播参与 , 3个月内直播次数达万场 。
- 泰森@武松徒手打死老虎,现在科学家却证实不可能,老虎死得冤吗?
- 采访@19岁女子徒手打死豹子,在晚年采访中袒露后悔:宁愿自己从未打死
- 帝王世纪#华夏文明起源,三皇五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他们是谁
- 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纽约地主”也在船上,他当时作何反应?
- 教师|理想男友职业排名出炉,教师仅在第五位,公务员都比不过第一名
- 方腊起义&《水浒传》中的方腊起义,在历史上是怎样的?最终是被谁镇压的?
- 黛玉!林黛玉到底得了什么病不严重却治不好,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有
- 金庸#当年小龙女被定住,甄志丙真的得手了吗?金庸把答案藏在了绝情谷
- 太极@曾勒索过杜月笙,传闻能在15米内秒杀对手的李景林,有多厉害
- 倚天@在《倚天》大结局中, 张无忌为何要让出明教教主之位 其实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