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从“幻游小人国”说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科学幻想

先来说一段古代的记载,《小官人》是《聊斋志异》中一则有趣的故事。
说从前有位太史,也记不清他姓氏名字,一天白昼,在书斋中躺着休息,忽然看到有一小队仪仗队从屋角走出来。马就像青蛙,人只有手指大。约有数十人,簇拥着一位官人,头戴纱帽,身穿绣服,端坐轿上,纷纷出门而去。太史感到十分奇怪,以为自己睡眼昏花,看错人。忽然,有一小人回到屋里,手捧一毡包,有拳头大,一直走到床前说:“家主人有点薄礼,敬献太史。”小人说毕,面对面而立,却又不把礼物献上。过了一会儿,又自笑着说:“这点微小的东西,想太史也没有什么用,不如就赐给小人吧!”太史点头应允,那小人欣然把那包礼物带走了……


嵇康@从“幻游小人国”说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科学幻想
文章插图

这种“小人国奇遇”式的敬事,在《聊斋志异》中不止一例。例如《宅妖》一则里记述:康熙十七年,有个名叫王俊升的书生,在土家姓李的公馆里教私塾。一天傍晚,刚刚掌上灯火,他和衣倒在床上,忽然看到一个小人,只有三寸来高,从外面走进来,打了个转就走了。不一会儿,扛了两张小凳来,就像孩子们用高粱秸做成的。又过了一会儿,有两个小人抬了一口棺材进来,才四寸来长,停放在板凳上。还没有安置妥当,有一女子身穿丧服,领着几名仆婢走进来,以袖掩着口,嘤嘤啜泣,声音很像大苍蝇嗡嗡地鸣叫。王生看了很久,不禁毛发森悚,大声呼叫起来,并忙起身逃走,却跌倒在地,吓得直哆嗦,站不起身来。馆中人都闻声赶来,可是厅堂中的小人已经不见了。
再如《耳中人》一则里说:有个名叫谭晋玄的书生,非常相信呼吸进纳之术,一天正在打坐,听到耳中有动静,好像有个东西跑出来。他微微睁开眼睛一看,见到有一小人,长三寸许,相貌狰狞如夜叉,在地上打转。谭生十分奇怪,凝神以观其变。忽然邻人前来借物,敲门叫喊。小人闻声,张慌失措,绕屋而走,如同找不到洞的老鼠,谭生吓得失魂落魄,也不知道小人跑到哪里去了,由此得了精神病,叫号不休,医治了半年,才渐渐痊愈。


嵇康@从“幻游小人国”说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科学幻想
文章插图

当然,类似的故事,还可以在《聊斋志异》中找到。在一般人心目中,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只是一部神怪小说集,谈狐说鬼,以寓劝惩,或借鬼狐以揭露、抨击当时社会之黑暗腐朽,认为这部小说的积极意义就在这里。
很少人注意到《聊斋志异》故事的真实性。这部作为清代笔记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大部分故事来自民间传说,间或也有些真实的记载,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只是这些记载被大量鬼神故事所淹没。要从大量的“噪声”背景中,“检出”我们所需要的“有用信号”来,需要做一番沙里淘金、去伪存真的工作。
上述“小人国奇遇”式的故事,与近代医学上所称的幻觉症状,十分相似。由于这类患者的视幻觉往往是“看到”一些又矮又小的小人出现在周围,所以,在精神病学上称为“小人国视幻觉症”或“视物显小性幻视”。
类似这样的幻觉症的记述,并不始于蒲松龄所在的清代乾隆年间,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东普时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就有类似的记载。例如: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南昌)有一家,婢在灶下忽有人长数寸,来灶向壁,婢误以履践之,杀一人。须臾,遂有数百人,著衰麻服,持棺迎丧,凶仪皆备。出东门入园中覆船下……”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古地名,今陕西泾阳县)有小人景,长一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相称,三日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