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文学呈现中,不断嵌入历史文化背景资料,是这部书的一大艺术特征。像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家庭为节省粮食一天吃两顿饭联系到古代一日几餐是“政治待遇”,由农民吃饭的形式联系到古代的分餐制,由现代乳业联系到“醍醐灌顶”这个词的来由……作者运笔自如,横跨古今,既融“史记”于“现实”之中,又遵循了报告文学“厚今薄古”的原则。
作者对整部作品的核心内容,即河南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世人餐桌”的蝶变历程,处理得尤为精彩。虽然写的是河南,但又不限于河南,而是把河南的粮食生产、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产业放在世界的大背景中,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中,更放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格局中。从国家战略、粮食核心区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粮食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着眼,从不同时期的具体事件入手,既有党和国家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的政策书写,又有河南各个时期具体做法和数据的支撑,更有对粮食这一“天大”话题的文学表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石潭镇|何立伟:你认不认得一个叫石潭的人?
- 大公司|这么内卷,该如何找工作
-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 班布尔善!古代为何没人造假圣旨?古人:你不看看上面的第一个字,怎么造?
- |职场中,机遇来了就一定要拼死抓住,不要在意任何规矩
- 职业教育|职场人休假之际如何旅行?
- 曾言@如何才能够写出好诗词?最重要的是这两点,读本文肯定会受益匪浅
- 孙悟空#孙悟空为何要杀6个凡人六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隐藏着一个秘密
- 音乐会&音乐剧新人为何涌向上海?
- 李世民@《西游记》中,阎王见到李世民要行礼,为何李渊却流落地府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