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长镜头|郑一民:民间文化珍宝的守望者( 二 )


后来,全省迅速建立起各级三套集成领导机构和编辑班子。据统计,从1984年到1988年,全省参加三套集成大普查的各界人士达54万余人,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达2亿8千万字,编印成卷本782部。辉煌的成果,受到各级领导表彰,也引起了全国各省市同行的注目和赞赏。
在三套集成搜集整理过程中,郑一民感受到民间文化的伟大和力量,坚定地走上了民间文化守望之路。
剪纸$长镜头|郑一民:民间文化珍宝的守望者
文章插图

郑一民在乡间考察文化遗迹。 省民协供图
沙里澄金,树起叫响全国的文化品牌
自诩“半路出家”搞民间文化工作的郑一民,深感面对民间文化的浩瀚大海,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于是,他把办公桌搬到田野上,潜心民间,广收博取,沙里澄金。
民间文化的传承大多依靠口传心授,一直是以接力的方式一代代往下传。只要中断,可能就会终结。因此,郑一民将普查盘点、分类整理作为时代使命。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郑一民在民间文化方面的造诣上,由外行变成内行,由一名组织协调者成长为一个先觉先行的文化学者和具有威望和凝聚力的事业领军人物。他带领着一支优秀的团队,犹如一支风风火火的急行军,奔走各地,用行动唤醒那些在燕赵乡野沉睡的民间文化符号,树起一个个叫响全国的河北文化品牌,用智慧将沉睡的资源转化为致富一方的文化产业。
第一次站在河北永年的广府古城外,看着古石桥“弘济桥”,郑一民对这座沧桑古城上了心。那年,他58岁。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邯郸永年东南20公里处,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这里是战国时期赵国毛遂封地。城外滏阳河上古石桥便是弘济桥。
2005年4月,郑一民为了研究太极拳文化来到永年县。他走进广府古城,一条街一条街地调查、一座古宅一座古宅地了解,先后20多次走过古城,进行详细认真调研。在郑一民的建议下,广府古城与太极拳文化紧紧握手,逐渐被打造成一座享誉世界、形神兼备的文化旅游胜地。如今,经过全面保护性修复的广府古城,不仅再现了古城的辉煌历史,还挖掘保护了古老的太极文化,而且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文化看似绵柔,实则坚强无比。每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会烟消云散,唯有世代创造与沉淀的优秀文化会长留民间。在郑一民心里,出之于民,为民所用,是民间文化挖掘保护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每一项民间文化遗珍的梳理过程中,他都会思考如何把文化软实力变成社会生产力。
素有“千年蔚州,九朝古城”之誉的蔚县,地处河北西北部的太行山、燕山和恒山余脉交汇处,春秋战国时期曾为代国之都,北周设州治至民国,人称“京西第一州”,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哪项是实现“文化立县”的抓手呢?从哪里入手才能撑起“文化立县”的理念与旗帜呢?当时县里的领导苦思冥想,不得其法。
2009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明确提出,蔚县应借蔚县剪纸被列入世界非遗保护名录的东风,创办中国剪纸艺术节。时任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民协主席的郑一民向中国民协党组汇报工作重点时,将其纳入其中。这一理念得到河北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于是,自2009年10月便开始了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的申报、筹备工作。
但是蔚县既缺资金又没有举办全国性节庆活动的经验,郑一民便主动承担起剪纸艺术节的策划筹备工作,从活动宗旨、节庆内容到人员邀请、日程安排、食宿接待等细节全都亲力亲为,以“打造中外剪纸艺术交流平台和窗口”的理念,提出“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