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罗新璋:以翻译为志业( 三 )


翻译家柳鸣九说:“我生平有一志 , 只想译出《红与黑》来 , 但得知他(罗新璋)在翻译《红与黑》后 , 我心服口服 , 从此断了这个念想 。 ”翻译家罗国林也表示 , 有出版社约他重译《红与黑》 , 他没有接受 , 理由是“有罗新璋的译本在先” 。 罗译《红与黑》迄今被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 , 达40多个版本 , 成为我国翻译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译作 。
|纪念罗新璋:以翻译为志业
本文图片

出于对傅雷先生的崇敬与哀思 , 罗新璋在《文艺报》1979年第5期发表《读傅雷译品随感》 , 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关傅雷译作的评论性文字 。 发表后反响热烈 , 引发编辑过“林译小说丛书”10种、“严译丛书”8种的商务印书馆编辑陈应年约请他编选一本汇集我国翻译文论的专集 。 罗新璋屡辞未果 , 遂于1982年秋开始查找资料 , 动手编这本书 。 栉风沐雨、筚路蓝缕 , 每天骑车一小时到东厂胡同科学院图书馆 , 从开馆一直待到闭馆 。 不能复印 , 就手抄 , 一干便是4个多月 。 他认真梳理了上自《周礼》《礼记》 , 到汉魏六朝及唐宋 , 再到元明清 , 一直到近现当代的中国翻译历史 , 仔细研究了以支谦、道安、鸠摩罗什、严复、朱生豪、傅雷和钱锺书等为代表的中国译家的翻译实践和论述 , 深感中国翻译理论之博大精深并为之自豪 , 深信中国译学理论必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 当代译学发展既要植根传统译论这一“酵母” , 也要在国际上“敢于言我” , 才能“走出去” 。 他为《翻译论集》写的序言 , 题为《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 , 与随后发表的一系列翻译研究论文 , 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 。 罗新璋认为 , 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可凝练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8个字 。 而唐代贾公彦之“译者易也 , 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 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翻译定义 。 《翻译论集》以其宏富的规模、充实的内容、缜密的体系 , 成为中国当代翻译史料学的重要选本 , 罗新璋因其《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等论著而成为新时期以来我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 他西学功底扎实自不用说 , 传统文化学养同样深厚 , 他的文字优雅知性 , 辞质义深 , 以数十年不懈追求 , 为当代外国文学翻译及翻译理论建构和学术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罗新璋先生近年因腿脚不便 , 很少外出了 。 行得少则坐得多 , 亦望他能集中精力 , 把《传统译学的三周期》《傅雷翻译两百句》由讲稿整理成文 , 惠及广大读者 。